2009-03-27


亂青春/李啟源導演專訪

「青少年的不安、騷動、焦慮…時間不斷流動、消逝…記憶不斷改變,愛也不那麼確定…我必須創造一種流動的視覺語言。」─《亂青春》導演李啟源

★您說自己從未脫離青春期,您認為青春的本質為何?
青春期是邁向年老腐朽過程、漫漫人生裡面很特殊、反動的階段,時間非常非常短,只有那麼短短一兩年,也許因為荷爾蒙肆虐,也許因為在那個階段開始從小孩子過渡到成人,有很多可能性,有你事後回憶會覺得很不可思議,不過當下覺得非常有趣,但別人認為難以理解的東西。很多事情等著去探索,很多事情等著去犯錯,那階段是最粗糙但是最美麗的,一方面又抒情一方面又暴力。

★電影說無亂不青春,請分享您青春中最暴亂的一件事
我其實發生過很多很多事,在青春期你覺得什麼事情都可以做得到,想當一個Rocker(笑)就抱著一把電吉它跑到台北車站表演;突然一天起床你覺得你可以做很多事,你是超人;過了一兩個小時你會覺得你什麼都不是了,情緒起伏非常巨大。那時候正好是你對異性及性傾向的探索,所以當然犯了很多錯啦(笑)。很多事情在想像跟真實之間擺盪,有很大的落差,可是之後去回想,你會覺得人生如果沒有那個階段的話,就非常沉悶跟無聊。

★我們知道您在北藝大電影所教授導演課程,包括劇本、敘事結構等,《亂青春》的風格形式對您來說是否也屬於青春以及對日常的反叛?
對,因為在教那樣的導演課,必須A-B-C去教,當你自己在導戲的時候,你會不想Follow那樣的東西,如果本來C的東西變成A,A的變成C,這樣來改變會拍出怎樣的東西,你反而比較想打破規則,做一些比較感興趣的事情。

★《亂青春》先有人物然後發展故事,但沒有正式劇本,在拍攝過程或演員即興演出中,出現最驚喜的效果是什麼?
它的劇本是很詳細描述整個情境對話,可是演員怎麼去講那些對話、怎麼互動,甚至更重要是怎麼跟環境互動,我就沒有太加以干涉。比如最後一個場景在基隆海邊拍,原先劇本也沒有設定是下雨或什麼天氣,那場是舞蹈的戲,荷蘭攝影師問我要怎麼拍,我說你到空的游泳池裡面去跟演員一起跳,因為他360度在那邊轉,所以工作人員幾乎都是躺在游泳池上面怕會入鏡,我也是一樣躺在那邊,拍一半突然烏雲密佈,開始下起大雨,那時我想怎麼那麼倒霉,拍到那麼重要一個場景,這場雨不知道要下多久,後來我想一想,當雨滴到我身上的時候,那也許是上天賜給我一個最好的禮物,我也很好奇當演員在雨中或是我在雨中,我們會有什麼不一樣的表現。拍一拍兩個演員開始掉眼淚,我可以感覺到那幾乎已經接近一種神秘性,拍攝這部電影很多時候會碰到這樣的事情,感覺滿過癮的。還有一場戲爸爸跟女兒在冰淇淋店,荷蘭攝影師他拍但不曉得演員在講什麼,台詞真正講完之後對我來說戲才真的開始,他拍著拍著我突然發覺他眼眶紅了在掉眼淚,我很害怕,我過去拍拍他(笑),我怕他手持攝影機會太晃動,他事後跟我講他覺得那個情緒的感染力渲染力很強。好幾場戲我都有這樣的感覺,雖然他們是完全按照台詞跟場景的描述,至於要出來什麼樣的情緒,我沒有限定,當場有氛圍出來,不要把它藏起來,我會覺得比較真實。

★您拍電影之前主要從事寫作,作品也有非常好的成績,但文字和影像的語言體系截然不同,您覺得寫作背景對於電影創作有什麼影響?
我的解答剛好相反,我是腦子裡面先有影像,然後再嘗試用文字把影像寫下來,並不是有文字以後才把它翻譯成影像。拍攝電影時我只是回到我的影像,我會盡量把文字的部份丟掉,所以我劇本寫得像是半散文半詩那種形式,不是傳統的劇本。

★您的劇本對白普遍被認為很「文藝腔」,像之前《巧克力重擊》還有《亂青春》裡阿咪對小步告白時,使用「臀部」和「乳房」等非口語化用詞,原因是什麼?
我想那個場景不是在對話,描述做愛過程那些細節的時候,是類似朗讀一篇故事或小說,不能用平常口語的方式來講,並不當作對話來使用,場景對白都是事先寫好的,而且不讓她們更動,我把它當作音樂來使用,有點像聽Rap,只要聽節奏跟氣勢。用對話把演員情緒帶出來,特別是當阿咪不斷重複在講她要那個男孩子罵她髒話那些內容,會把她心裡的罪惡感帶出來,讓小步覺得很不忍心,然後才會去吻她、去接受這一切。那像講故事給人家聽,或者其實從一開始小步跟阿咪在講一個故事,一直到最後結束換成阿咪跟小步講故事,做一個呼應。其實三個女孩子都活在彼此的夢和陰影裡面。

★片中的父親一個是身體上的失能,另一個是偏向心理的,包括他常夢到年輕時候的抗爭運動,角色為何如此安排,父女關係是您想特別著墨的,或這是對於相同世代男性的自省?
我想電影裡有很多不同的對照衝突存在,成人世界和青春期生活的圈子有很大差別,這是其中一個,我記得在鹿特丹影展有觀眾問我,為什麼裡面只有父親,為什麼母親缺席?我說裡面三個女孩子其實就是母親,男人不管幾歲我覺得都是小孩子,他各方面不管在表達情緒或是對事情處理方式,並不比這些小孩子來得高明(笑),那是我對我自己周遭朋友的感覺。

★《亂青春》在德國和東京影展大受好評,您覺得國外觀眾和台灣觀眾有無明顯差距?
在國際影展上看片的觀眾是屬於比較成熟一點的,不會完全是青少年族群,跟國內觀眾群很不一樣,國內我想大概30歲以後好像很少進到電影院。這部電影雖然是描述青少年,我覺得也許適合比較成熟一點的人來看,我記得在東京影展,有個中年婦女看完電影紅著眼眶拉著我的手,說我拍出了她的青春。我在想我怎麼會了解一個日本女人的青春,但因為電影形式的關係,她可以把自己的青春回憶投射在裡面,然後有了回聲,那是我覺得拍電影滿過癮的地方。全世界不一樣的角落、人種、文化、語言,可是情緒是可以感染的,不管日本或歐洲人在看這電影的時候,都覺得抓住了青少年的書寫或是情緒的表露,我想這可能可以跨越文化。台灣的話我會希望一些年齡層比較大的,可以去重新回憶回味一下自己的青春期,這個電影主要講的是時間、記憶與愛,透過三個少女來表達那段混亂的時間,我想每個人都會有那樣的經驗。

★台灣近年來相當風行青春母題與同性愛的電影題材,您對此現象有何看法?
就同性愛這點來講,這部片我倒也不覺得一定是女同片,青春期有一段時間很重要是你在探索你的性傾向,你不那麼確定,特別是女孩子之間分際到底在哪裡,即使一個很要好的朋友,如果別的男孩子寫情書給她,會有嫉妒的感覺,可是這是不是跨越到同志那個階段我不知道,電影因為描述這段期間的成長故事,所以當然避免不掉,特別像情慾,是人生裡極少數會讓人既快樂又痛苦的事情,從小孩到成人中間那個階段,我覺得情慾的試煉或經驗,對成長是很重要的關鍵。在德國曼漢姆一個觀眾看完,說他覺得這是很好的情感教育片。我滿鼓勵一些比較成熟的女性帶男性去看,因為女性在表達情感和男性有很大的不一樣,女孩子非常細膩而且有層次,特別是我注意到這階段的少女,當她說「我討厭你」的時候,像男孩子講就是真的準備要幹架,女孩子背後可能會有100種涵義,可能是「我喜歡你」也許是「我嫉妒你」,很耐人尋味,讓男性知道女性怎麼表達情緒我覺得是滿好的。

★對於現今台灣國片看似起飛的情況,以您在好萊塢工作的經驗,對台灣電影環境有什麼建言?
我覺得2008對台灣電影來講是非常重要的一年,我三個月前參加在洛杉磯辦的華語電影研討會,東西岸所有研究華語電影的學者幾乎都在那邊,他們認為2008是所謂的「新新浪潮」,有別於侯孝賢楊德昌那一代的新浪潮,「新新浪潮」在2008之前它只是一個名詞、影評或研究華語電影學者的一個統稱,實質上並沒有太深刻的意涵,因為台灣新新浪潮的導演,不管在票房或國際影展上,並沒有突破前面新浪潮導演的成就,還沒有鮮明的旗幟可以被辨認。但在2008以後很不一樣,第一有《海角七號》票房的成功,我想任何一個電影的浪潮要起來,一定第一個是票房上能夠證明被新一代的觀眾接受;第二個是在國際影壇上普遍會認可這是一種新的美學或不一樣的形式。我很幸運剛好有機會在這樣的環境裡面,在許多歐洲影展得到很好的評價,《亂青春》在法國、德國、比利時都會上映。國際影壇也對台灣「新新浪潮」開始感到興趣,這對國片多元發展是很好的,因為國片不能只拍一種面向,不能只拍藝術片或商業片,走向香港或好萊塢的路數我覺得倒也不完全需要,因為你還沒辦法像別人有一個工業體制可言,台灣我覺得講這個都還太早,但有個好處是起碼台灣導演的東西相當多元性,正因為它預算不高,所以導演很敢玩,有自己的風格,我想國際影壇也是這樣來看重台灣電影的,他們會覺得非常生猛而且拍攝題材百無禁忌、都敢touch,這也是台灣電影的生命力,我覺得這樣下去比較好(笑)維持一定的拍片數量,在票房跟國際上都有不錯回應那就滿好的,比如這部片依這樣的預算在法國德國放的話,其實它資金回收是沒有問題的。

★這是否為您聘用外籍攝影師的國際策略考量?
這跟票不是那麼有關係,主要是這劇本描述青少年的不安、騷動跟焦慮,時間不斷在流動,不斷消逝,記憶不斷在改變,愛也不是那麼確定的,所以我必須創造一種流動的視覺語言。那時候我剛好看到荷蘭攝影師他的作品,我覺得非常有詩意,雖然是拍紀錄片,他的攝影手法也剛好是從頭到尾手持在拍,我覺得很符合我這部的美學風格,所以就跟他合作。

★您平常接觸很多學生作品,對台灣學生有沒有一些指教或者信心喊話?
我每次看一些短片都很驚豔怎麼有人想到拍這樣的東西,也許沒有那麼成熟,但背後那種活力、不被限制的奔放、狂野的東西是可以被看到的,學生拍片不要太快被馴化,不要太快進入到體制裡面來,電影不只是講故事,還要有技巧面的成熟度,包括如何跟演員溝通,那是需要經驗累積的,從不斷拍片裡去累積,勇敢去犯錯沒關係,從犯錯裡面去找到自己的風格,不要害怕拍不好或要刻意模仿大師,我覺得你東西真的爛到極點、爛到一種風格出來,也會變成自己獨特的美學,像美國的John Waters他就玩得很認真,拍到後來也自成一家了,我覺得每個導演就應該走自己的路,這樣才會好玩,而且現在拍片門檻不是那麼的高,這個時機正好是鼓勵大量新導演出來的時候,100萬有100萬可以拍出來的東西,500萬有500萬的拍法,不見得200億拍出來會比200萬有創意,看你能掌握多少資源,在裡面發揮你最大的創意。逮到機會就去拍,不要被資金、明星迷失了,那些東西可以脫掉,回到電影的本質來,好好講個漂亮的故事,去大膽玩你的創意。



-本文部份刊載於絕色奇幻報2009年4月號


橫山家之味/Still Walking

2008,Japan

味覺所能儲藏的記憶,相當不可思議呢!

日本藍絲帶獎最佳導演 最佳女配角 / 日本電影旬報年度十大佳片
多倫多影展影評人票選最佳影片 / 阿根廷銀海國際影展最佳影片


電影裡充滿了成長記憶,記憶裡充滿了氣味,廚房傳出的飯菜香、院子裡盛開的紫薇花、老舊浴室裡的蒸氣、鄰近住宅街的海邊,那些氣味喚醒許多許多從前。

家族相聚的一天裡其實什麼大事也沒發生,沒有什麼太戲劇性的情緒宣洩,徐徐地、緩緩地,時間與生命流逝著,每一個細碎聲響都是低語般的透露,稍有閃神,就會成為回首時的遺憾與悔恨。日常很沉默,不誇張也不搶眼,但是禁得起咀嚼,這就是它的力量,寧靜,而且巨大,正是寧靜能讓感受力放大。

言詞犀利常直指痛處的母親,當她追撲飛進屋裡的小黃蝶並認為那是長子純平回家的靈顯時,那小女孩般的純真與執拗寫在年老褶皺的臉上,你這才發現她在成為母親之前也曾是滿懷青春心事的少女;頑固嚴肅的父親,當他在過去看診間的藥櫃前詢問孫兒的志願,你才發覺這個家是他辛勞行醫一手掙來的,很多事明明深植在心,為什麼卻怎樣都說不出口呢?「下次,就是過年了吧。」父與子在道別後不約而同地喃喃說著,很多事往往要等到你過於靠近去看,才真正發現它的距離,為什麼我們這麼安於錯失呢?

母親曾淡淡說道:「我的心願就是坐兒子開的車出去買東西。」後來兒子終於有了休旅車,只是沒辦法帶媽媽去購物了,不過至少每年會有一天,可以載著一家人回鄉去給他們掃墓。

「歩いても 歩いても」母親生前最喜歡的一首歌這樣唱著,歩いても,歩いても,在終點之前,我們會帶著悲傷、喜悅、所有愛的記憶,繼續這麼走著,走著。

導演/是枝裕和
1962年生於日本東京,作品具有深厚的人文關懷。1995年以《幻之光》獲得威尼斯影展新導演及最佳攝影獎,2004年《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奪下坎城影展最佳男主角。《橫山家之味》是他獻給過世雙親的一篇家庭日誌,一封追念的家書,字裡行間寫滿回不去的鄉愁。「這樣子的安排我並不會哭,反而比較想笑呢!因為,我正是希望能和母親一起開懷大笑…」


★導演非常擅於捕捉最日常卻最貼近本質的東西,原來一個動作一個停頓都能包含那麼多情感,好像也非得透過鏡頭才能恍然大悟啊。看完電影,好想回家吃媽媽做的菜,走出戲院後不禁會想:不知道他們一家人現在怎麼樣了呢…這是一部在你已經看過並且讀完影評介紹劇情討論之後,又會很想再看一次的電影。


日文片名「歩いても 歩いても」歌詞出處
ブルー・ライト・ヨコハマ(藍光橫濱)
石田亞由美,1968發行



-本文刊載於絕色奇幻報2009年4月號

2009-03-15


貧民百萬富翁/Slumdog Millionaire

2008,UK/USA

Q:具備下列哪個條件就能贏得一生幸福?
(1)金錢 (2)運氣 (3)機智 (4)命中註定

A:你的命運來自你的選擇

第81屆奧斯卡呼聲最高的《貧民百萬富翁》,果不負眾望勇奪八座金人!全片沒有明星陣容,製作成本僅1千5百萬美金,以小搏大的勇氣與奇蹟,戲裡戲外都讓全球深受撼動,導演丹尼鮑伊在得獎感言中獻給孟買的一句話:「Unending,inseparable,unborn.」不只頌揚孟買人民的樂觀韌性,更是對所有堅持夢想的電影人的勉勵吧。

來自孟買貧民窟的18歲茶水小弟傑默,參加《誰是百萬富翁》電視益智節目,儘管題目包羅萬象,都讓他信手拈來似的一一破解,沒讀過多少書的他擊敗醫生律師等高級知識份子,但青澀臉龐上流露出的並非驕傲自滿,而是充滿驚懼不安。即將成為史上最大贏家前的最後一個關卡,警方因作弊嫌疑將他逮捕偵訊,面對階級歧視眼光和刑求逼供,他開始述說他的成長故事,奇怪的是他根本不計較2千萬盧布的獎金,也絲毫不在乎全國民眾關注的輸贏,他到底為了什麼來參加這個電視比賽…

從電影開頭流利的貧民窟追逐場景,與小傑默縱身跳進糞坑(其實是由花生醬和巧克力調配而成)一幕,立刻可以辨識出《猜火車》的風格印記,同時不禁疑惑,導演對屎尿和便器是否真有特殊喜好(註:《猜火車》主角也曾鑽入馬桶)。

然而傑默的成長背景正是一部印度近10年來的崛起歷史,故事雖如奇幻冒險般華麗地被講述,實際上卻映照出印度基層社會顛沛流離的日常生活:宗教衝突、人蛇組織、幫派惡勢,透視了金磚面目下的千瘡百孔,傑默的命運即為印度命運的凝縮顯像,縱使功成名就已來到,辛酸血淚未曾消。鏡頭畫面在當下與過去之間輕巧穿梭,互為補綴,精準的對位剪裁,讓故事說來淋漓暢快。極具戲劇性渲染力的故事鋪陳,奇麗中且融合寫實銳利的刺點,兩相兼顧以使本片獲得壓倒性好評。

贏得大獎是幸運,是巧合?或者是命運,是安排?你相信印度式的宿命論調嗎,命定之路不也就是自己的一個念頭一個決定,一步步走成的軌跡,來時路上無數個隱而未明的細節角落,說不定埋藏著解答未來的線索。當你真心真意希求的時候,像吸引力法則所談,會有力量幫助你的。關於層出不窮的人生難題,它們真有想像的那麼困難嗎?有沒有可能是你的勇氣與意志,都不如貧民窟長大的茶水小弟來得堅定?


★好啊鮑伊!節奏明快,劇情緊湊,導演對暢銷小說的改編功力已達爐火純青!《貧民百萬富翁》成為奧斯卡最大贏家之前,已經在全球海撈62個獎項,得獎得到不像話!電影本身當然精彩萬分,而片尾更有令人喜出望外的大爆點,請一定要留待最後享受導演獻上對寶萊塢的致敬和驚喜!


-本文刊載於絕色奇幻報2009年3月號


他其實沒那麼喜歡妳/He's Just Not That Into You

2009,USA

覺醒吧!扒開兩性間的假面與謊言
要看男人怎麼做,不要聽男人怎麼說


同名原著《他其實沒那麼喜歡你》一書,是以影集《慾望城市》編劇身份在兩性關係界揚名立萬的葛瑞格畢漢德和麗茲杜希蘿兩人所合著,針對觀眾提出的感情困擾,寫成一本兩性愛情QA書,狂銷二百萬本的佳績,立即引起好萊塢的興趣將之改編成電影,由茱兒芭莉摩的製片公司Flower Films監製,同時她本人也擔綱演出。
機智幽默的劇本對白,加上製片茱兒芭莉摩的號召力,《他其實沒那麼喜歡你》籠絡了好萊塢一線巨星共襄盛舉,卡司之堅強,演員之眾多,戲份仍然相當平均,保證演的看的都會大呼過癮。

故事圍繞著幾名輕熟齡女性間的愛情遭遇,兩性話題之所以歷久彌新、永不退流行,即是男女對於情感認知確實存在本質上的不同,舉幾個顯著的例子:當感情陷入困局時,女人通常會獨自留下或獨自逃跑,但男人卻有很大可能會開始亂搞;男人以不斷更迭之戀情來累積實戰經驗、淘洗性格發展成熟智慧,女人可以甘於形而上的精神戀愛、僅僅在想望愛情中完成自我探尋;每一段愛情總有一方投入比較多心力,一施一受或許才是二的平衡法則;嘴上說慢慢來不趕時間,可是心裡也一直覺得在等待什麼,男人的青春很漫長,女人的美麗太短暫。妳要知道有些人可戀但不可以愛,有些人只會在妳生命裡衝進又衝出,有些人只會讓妳菲薄自我價值、讓妳全盤付出卻輸到脫褲;妳要相信還是有人可以互許終身,妳要相信真愛可以治好承諾恐懼症。
若他看不見妳的好,就原諒他吧,若他不愛妳,就讓他去吧,別再犯全天下女人都會犯的錯了。

★映前重點導讀

資訊研判與解讀:
‧他不打電話是因為沒有把妳放在心上。
‧「我還沒有準備好」這句老掉牙的話是全世界使用頻率最高的藉口。
‧男人如果真心喜歡妳,可是卻有不得不慢慢來的苦衷,他會立刻讓妳知道,他不會讓妳懸著一顆心,因為他自己也要確定妳會不會因此而心灰意冷、轉而另覓良人。
‧如果說小小一點努力就能讓妳安心,也能弭平重複發生的爭吵,他卻選擇不做,那他根本就是不尊重妳的感覺及需要。
‧每個人隨時都在告訴妳他是什麼樣的人,所以男人說他沒有辦法感情專一的話,妳就應該相信他。
‧他要是在小事上讓妳有所期盼,卻讓妳希望落空,那在大事上一定也會,妳得明白他不覺得讓妳失望有什麼大不了。

非單一關係處理:
‧首先,他不覺得沒有誠信有何大礙;其次,他對欺騙太太也不覺不妥;第三,他完全不重視自己的婚姻;第四,也是特別針對妳的一點,他對妳也不是真正的重視,因為妳從他那邊得到的也不過是殘羹剩飯─偷來的時間,還得披上羞愧的外衣。
‧出軌沒有藉口。讓我再說一次,出軌沒有藉口。現在換妳說一次,出軌沒有藉口。
‧出軌一次比一次容易,只有第一次最難,只有第一次會因背叛了某人的信任而受到良心譴責。
‧除非他整個是妳的,否則他還是別人的。

愛自己比任何人都多:
‧失去男朋友很難再找到一個,但失去了自尊會更難找回來,輕重可得分清楚。
‧會讓妳對他的感情有疑慮的男人,不值得妳浪費時間。
‧日子已經夠難過了,犯不著再找一個難搞的傢伙在一起。
‧怪胎應該到馬戲團去,不該在妳的公寓裡。
‧空出一點地方來給那些妳理應得到的美好事物。



-本文刊載於《絕色奇幻報》2009年2月號


自由大道/Milk

2008,USA

平權革命尚未完成,同志朋友仍須努力
自由大道,向希望與勇氣致敬

“how can we win,when fools can be kings,don't waste your time,or time will waste you,you and I must fight for the right,you and I must fight to survive”

─MUSE《Knights of Cydonia》

《自由大道》改編自美國政治史上,首位出櫃同志議員哈維米克的真實人生,以及從他甫滿40歲決心做點什麼,直至他成為同志運動領袖、當選市議員,最後卻遭槍殺身亡,短短8年間他燃燒生命所迸放出的人性光輝。
本片於哈維米克遇刺30週年上映,為響應片中的自由平權精神,首映會特別選定「8號議案」公投之前,在與當年刺殺地點相鄰的卡斯楚戲院舉行,同志團體到場向8號議案嗆聲,成為電影造勢宣傳的另一焦點。

8號議案(Prop. 8):為美國加州禁止同性婚姻之議案,加州最高法院原於2008年5月裁定同性婚姻合法化,經11月8號公民投票後,52.5%的選民贊成禁止同性婚姻,其中對公投結果最具影響力的,實為選民社經地位與宗教信仰,而非年齡和種族因素。

《自由大道》不僅是關於性向與平權議題、不僅又一次闡釋人類社會中最具可怕殺傷力,以道德為名的暴力,而更多著墨於人性的良善,哈維米克做為人的美德與信念不因成為政治人物而改變,他用生命為美國人權寫下傳奇的一頁,你不見得要認同他的立場或觀點,但不能否定他護衛理念到粉身碎骨的勇氣與風範。
哈維米克自身即為希望的象徵符碼,他留下的遺言也充盈著愛與希望:「讓同志平權運動走下去,這不是為了個人得失,不是為了自我、為了權勢,而是為了所有弱勢者,不只是同志,還有黑人、亞洲人、老年人和殘障者,所有弱勢者,我知道人不能光靠希望而活,但沒了希望,生命有何意義?」

哈維米克Harvey Milk(1930-1978)
紐約出生,1972年移居舊金山卡斯楚街,在當地開設一家相機店,一躍成為社區同志運動的領袖,人稱「卡斯楚街市長」。3次敗選後,終於在1977年以出櫃同志身分當選市議員,上任11個月後即遭另一名保守派市議員刺殺身亡。他是同性戀平權運動史上的悲壯英雄,生後獲選時代雜誌20世紀百大人物。

男主角 西恩潘Sean Penn(1960-)
身兼演員、製片、導演、編劇,2007年執導《阿拉斯加之死》,在去年金馬國際影展廣受好評。接演《自由大道》,西恩潘為此減重22公斤,並費心揣摩同志的行為舉止,希望觀眾在觀賞時,能感受到本片真正要傳達的:關於人權平等,以及追求自由的權利。

導演 葛斯范桑Gus Van Sant(1952-)
穿梭主流與獨立電影界的知名同志導演,作品常獲國際重要獎項。
「米克遇刺時我還是個未出櫃的青年,他倡導同志人權卻被刺殺,讓我深感恐懼。事隔30年後,美國社會變化很大,把哈維米克的事蹟搬上螢幕正是時機。」
「雖然大家對西恩潘的在片中的形象改變最感興趣,但這個角色吸引他的其實是哈維米克的精神,我們對台詞的討論最多,我也必須準確要求他使用同志慣用的語法、俚語及語氣。」
同樣身為同志公眾人物,葛斯范桑執導《自由大道》顯得意義非凡,他認為哈維米克不只令人尊敬,更具有浪漫的革命性格魅力,他收集了哈維米克諸多生平事蹟,也曾考慮將其一生濃縮為近紀錄片性質的電影,但最終決定聚焦在米克與情人史密斯(詹姆斯法蘭科飾)一見鍾情到他參政時期之間的故事上,盡可能完整地重現米克的心路歷程。

★同志導演拍的同志傳記,有更獨到貼身的見解,這部電影不但被時代雜誌評為年度十大佳片,得獎紀錄也相當輝煌,有望再奪奧斯卡。西恩潘令人讚嘆的演技,讓人不得不驚呼:真的好gay!


-本文刊載於《絕色奇幻報》2009年2月號



快看/以物易物的時代又來臨了

以睡眠換取靈感 / 以髮量換取飽餐
以眼淚換取憐惜 / 以疼痛換取美麗
以謊言換取信任 / 以身體換取感情 / 以時間換取證明

以物易物的時代又來臨了
快到絕色 / 真善美影城
以消費券換取眼耳心之歡娛


-絕色影城消費券活動文案


不消費/毋寧盲

消費演員 / 消費劇本 / 消費導演 / 消費創作理念
消費電影工業 / 消費文化霸權
消費擬像論與奇觀

不消費 / 毋寧盲
請至絕色 / 真善美影城消費你的消費券


-絕色影城消費券活動文案


對不起,我愛你/林育賢導演專訪

緣份都是假的,只有相遇才是真的
沒有錯的地方,沒有錯的人,遇見了,就值得了

★這部片是關於相遇與緣份,請和我們分享一個最奇妙的緣份故事
我雖然沒有異國戀情,但我17歲時遇過類似情境,當時我在宜蘭老家那新開的金石堂看書,書架是雙邊那種,我和一個女生同時拿到同一本書,後來開始聊對那本書的想法,那天下午非常愉快。多年後我回宜蘭,走在某條巷子時,最不願意的事情發生了,我看到一個已婚婦女蹲在門口洗衣服,竟然就是當年那個女生。

★我們知道你在田中千繪拍《海角七號》前就已認識她,你覺得她有何特質或潛力?
台灣很久沒有這樣的女孩了,鄰家又有獨特氣質,加上台灣人總對異國來的女孩特別呵護,媒體對國內藝人會問非常尖銳的問題,但記者最近採訪她時還會不好意思問。她既感覺容易親近,在親近過程中你又不想褻玩焉,好奇妙的感覺,這就是她的特質。《對不起我愛你》這部片是兩個陌生人的故事,我們很幸運是順著拍,兩個演員也從陌生人開始,我們會每天去“加料”,比如今天拍完我們就偷偷跑去跟吳懷中說「千繪說你的某一個眼神有迷到她」,然後又去跟千繪說「吳懷中說妳笑得很可愛」,每天加一點給他們,到了殺青戲就一直拍不完,因為千繪真的很愛哭,她已經陷入3小時後要離開的情緒,所以就哭吧,哭完再拍。

★本片結構讓人聯想到Before Sunrise,人物和攝影機邊走邊拍,這些場景你如何安排?
擬腳本前我帶著男女主角、編劇、攝影,下高雄實地繞了好幾天,鹽埕區是我們認為最有味道的,過去所有呈現高雄的影像都是關於港口,我們卻發現還有很多特別的地方,那裡讓千繪覺得像日本京都,這就更符合片子想要的意涵,帶著演員集體創作,片中只有男女主角是演員,剩下都是在地高雄人,賣甜不辣的阿嬤、修機車的人,就真的是那樣,高雄人真的很會演戲,他們有種“氣口”是學不像的。用類紀錄片的方法拍,是希望寫實度能夠提高,後來覺得這樣的嘗試真的滿好的。

★請推薦你的高雄私房景點
我喜歡的大概都拍了,唯一很可惜的是鹽埕區的玫瑰天主堂,非常漂亮,清光緒時代就有了,但它不願意借,可是那場告解室的戲非常重要,是跨越兩人內心世界的東西,只好跑到旗山的教堂,到了才發現一個太好笑的事,原來國外電影都是騙人的,真正的告解室根本不可能拍,太小了攝影師根本進不去,所以我們搭了一個景。

★《六號出口》用顏色帶領觀眾情緒,《對不起我愛你》中有很多逆光朦朧的鏡頭,這次的影像策略為何?
《六號出口》的美術夏紹虞說那是部華麗到爆炸的電影,他用了非常大的力氣處理美術、服裝、攝影,第一部劇情片野心比較大,希望所有規格跟視覺,包括對西門町的定義都有別於過往,也不同於蔡明亮等導演,所以搞得很龐大,預算將近三千萬,但之後滿慘的,並沒有找到人生的出口。那時都被嘲笑說太誇張,打燈打到很離譜,走到台北車站都還看得到西門町是亮的。這次反而縮回來,除了是小品電影,製作上我希望回歸到創作本位,團隊也縮到20人以下。我跟攝影師討論出一個「LOMO隨機拍攝法」,就像LOMO相機,不看觀景窗,很隨意的捕捉,我希望不要那麼制式,不要像過去拍劇情片,你說一句我說一句然後跳剪,這次沒有,我說話時鏡頭沒有給我,可能是給旁邊的船,就是隨著感覺走,到了剪接台上我們也稱它為「LOMO隨機剪接法」,愛怎麼剪都可以,是非常跳鏡位的,就創作上來講我反而很開心,這是有策略的選擇下才會這麼勇敢,一般拍片比較保留,攝影師會問要不要補個安全的,但我們倆互相欺騙對方,說這樣才會徹底。

★從《六號出口》到《對不起我愛你》都是關於某一地區的故事,區域感很鮮明,這是你創作的基本元素嗎?
我覺得不可否認,但一定是對那個區域有感情,我北上念書住了8年西門町,平常沒事就像怪伯伯坐在那邊觀察,加上我在那拍過一些青少年紀錄片。而高雄鹽埕區除了緣份之外,它每個地方會有一個故事主軸,決定拍它其實是因為一個賣了50幾年涼茶的老婆婆,她提到電影一個很重要的key point:一輩子如果能專心做好一件事,是非常幸福的。我覺得這決定了電影的場景跟氛圍,如果我無法在那個場域找到可以投射的地方,叫我去台中或哪裡拍,我也拍不出來,就沒有感覺了。

★你提過拍紀錄片是為了拍劇情片做準備,哪些經驗對拍劇情片是有助益的?
我大學念的是電影,一輩子也希望拍電影,沒受過紀錄片的訓練,也沒想過要拍,當初2003年是因為沒有國片,連工作機會都沒有,那時發現了《翻滾》的題材,一群娃娃兵跟一個教練要去挑戰全國大賽,拍成劇情片應該不輸《少林足球》,但我選擇了紀錄片的形式,我把它當成一個真實的故事,但用我比較喜歡的節奏跟方法去說,有些傳統學者是有意見的,他們認為是邪魔歪道,紀錄片怎麼可以這樣,怎麼可以加那麼多音樂、動畫,但其實在國外已經走到各種形式都有可能。在國外拍劇情片是收入,拍紀錄片是興趣,在台灣我反而倒過來,拍劇情片一直賠錢。這幾年下來紀錄片無形中給我很大幫助,生命歷練有限,有些領域或行業我可能一輩子都不會碰觸,但因為拍紀錄片,我在半年內就可以充份了解這些我本來學不到的東西,這些東西某天會在我的片子裡蹦出來,像《六號出口》的彭于晏跟阮經天,其實是我在拍《鴉之王道》認識的西門町青少年的原型,所以我覺得是有互相影響的。

★你主張模糊劇情片和紀錄片的界線,關於真實的命題你如何看待?
大家都說紀錄片是真實,劇情片是虛構的,比如在拍《翻滾》時,有次我拍到很棒的一場,關機前小孩突然轉過來對著鏡頭說:你拍了沒?那時我滿驚訝的,他是演給我看嗎?拍《六號出口》時一切都是假的、寫出來的,有場戲彭于晏看到朋友自殺,他無能為力抱著水缸痛哭,攝影機後的我們都感動落淚,那一刻我覺得,哇這個好真實喔,我開始質疑到底什麼是真什麼是假,到了《對不起我愛你》就比較放開手,劇情片和紀錄片的形式不是很重要了,沒有什麼分野,田中千繪和吳懷中都是演他們自己,但那真的是他們本人嗎?沒人知道。

★以往你的片子和絕色有比較多合作,通常國片在和戲院交涉時,有哪些困難?
絕色對國片真的很友善,也給國片很多機會,別的戲院急著散場,QA時都是被趕著走的。絕色算是開先例,願意讓我們駐點擺攤、跟觀眾互動,這是很特別的經驗,也是現階段國片一個最好的行銷模式。在《翻滾》跟《六號出口》那年代,排戲院是排不到的,戲院把很多國片製作公司認為是跑單幫,他覺得你只有一片我才不要跟你玩,他希望你去委託別人發行,但很多發行商在過去幾年對國片沒有任何興趣,《翻滾》那時會成立電影公司就是沒有人要發,我們只好硬著頭皮做,今年的確好談多了,大家也在尋找繼《海角》後有什麼商品可以推出,《海角》後很多國片的拷貝數都從5~8增加到20個以上,這是很好的現象,至少每個縣市都看得到國片,這還滿重要的。

★你在《海馬45號》裡的表現令觀眾相當驚豔,未來有計劃像鄭有傑導演一樣導而優則演嗎?
啊~我不像鄭有傑我不能跟他比(笑)他可以走那個路線啦我不行。其實我已經非常低調了,低調到朋友看金馬看到睡著時突然嚇醒,我完全沒告訴任何人,純粹是被黑人拗的,我會同意軋一角是今年國片的整個氛圍,讓我覺得真的需要辦一個大PARTY,所以就做了這種嘗試,也許我有喜劇的天份,我不排斥啊。



-本文刊載於絕色奇幻報2009年1月號


敬!人生/To Life

2008,Chile/Mexico

歡笑基調 / 酸苦提味 / 淚水混調
釀成最醇厚的情感味道 / 乾杯!敬我們的人生

《敬!人生》斥資一億台幣,被喻為智利影史上製作成本最昂貴的電影,片中廣攝智利古城、葡萄莊園,拉丁風情的自然與人文景觀,電影故事以南美洲建城超過450年,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人類文化遺產」認證的智利「天堂谷」為主要場景徐徐開展。

導演薛阿格辛畢業於紐約電影學院,拍電視劇起家,首度進軍大銀幕,他用平鋪直敘的方式,故事簡單卻深刻,藉美景襯托最樸實真摯的親情。導演早逝的友人留下一句臨終贈言:「人生當及時享樂」,這句話成為本片的創作靈感,電影所傳達出對生命澎湃的熱情,是導演對亡者的回應與禮讚。

墨西哥家喻戶曉的美豔女星─安娜莎若狄拉(Ana Serradilla)飾演攝影師艾蜜拉,年幼時隨母親遷居墨西哥,對父親的印象始終淡漠;

阿根廷國寶影帝─荷西索里亞諾(José Soriano)飾演女主角的父親伊斯多羅,在家鄉是受眾人敬重的可愛長者,但對於長年分隔兩地的女兒始終抱有虧欠;
智利叱吒藝文界的才華男星─法蘭西斯柯梅洛(Francisco Melo)飾演教會經學講師大衛,已婚有妻小的他因為和女主角邂逅,也陷入情感的迷惘與掙扎之中。

鏡頭開始於艾蜜拉為了趕赴父親的邀請,從她自小生長、熟悉的「家」─墨西哥城出發,飛越安地斯山脈,前往智利「天堂谷」─瓦爾帕萊索,一個陌生的、父親所在的「家」。
她將遠行去赴宴,去探望久未謀面的父親,而父親既是這場宴會的主人,也是她成長過程中,最重要卻缺席的賓客。
父親所在之處,究竟是異地還是家鄉?旅程的定義因而變得曖昧,或許該問她為什麼要回去?這只是一趟遊歷遠方的旅行,還是她內心看似抗拒,其實真切渴望的,血緣的回歸?

艾蜜拉初抵家門,立刻受到家族親戚們過份熱情的歡迎,她像初到世上不知所措的嬰孩,帶著疑惑眼神四處張望,對至親家人感到生疏、格格不入,多年來她覺得自己被父親拋棄,然而父親何嘗不是也被迫拋下了什麼,艾蜜拉失去的是父親一人,父親卻同時與深愛的女人和女兒拆散,誰不都是那個被拋下的嗎,她對父親怒喊:「這裡不是我家,我一直都只是一個人!」回到父親的家鄉,她仍把自己定位成外來者,短暫地介入這個陌生的大家族,甚至介入已婚大衛的家庭。


80歲的父親堅持舉辦猶太成年禮,邀請所有親愛的家人參加,特別是他惦念已久的女兒。在片中,「家」指涉了兩種意義,物質形體上,與心靈情感上的,我們所做所為或多或少承襲自家庭,容貌長相、性格習慣,都不因時間長短和空間遠近而磨滅,有純然的個人主義嗎?我們都是一個人,也都不只是一個人,我們總是能從家庭中覓得一些線索,填補人生混沌的空隙。當親族終於齊聚一堂,艾蜜拉能明瞭這一切的安排嗎?真正的懂得往往來得比較遲,不過也永遠不會太遲。

這部電影是這麼說的:請盡力擠壓每一個活著的當下,體會其中深刻的情感,將一點一滴的甜汁全數收集起來,擱置在心底等待它慢慢發酵,它會釀成最獨特芳醇的美酒,我們的生命之酒,需要慢慢走,慢慢嘗,用微醺的眼睛看世界、看人生,一切應該會變得更美好。

誠如導演薛阿格辛所言:「希望每個觀眾都能在《敬!人生》裡,得到人生旅程中的紀念品。」


★質樸溫情小品,可以說都是通俗劇的橋段,沒有出人意表的劇情發展,但是最平實的才最容易讓人感動,和父母關係緊張的人應該來看這部片,它會讓你重新省視有關親情和血緣的羈絆之說;和父母感情融洽的朋友,更希望你帶家人一起來看,看完後你一定會更珍惜你所擁有的,並且想在散場時,用力給他們一個擁抱。


-本文刊載於絕色奇幻報2009年1月號



征服北極/楊力州導演專訪

零下40度的險惡極地,只有熱血不會結冰!
到世界的盡頭重新啟動人生
     


★至今對北極最清晰的記憶是什麼?
不要回想好不好,不堪回首欸(笑)。我們走了一個月到達磁北極,就是指北針會指的那個點,走到的時候針一直繞圈不知道要指哪裡,因為我們已經站在它頭上了。再來我這輩子不想再做的,就是在北極大小便,尤其大號,我們只有1分鐘能上,要先在地面挖洞,繞著跑、醞釀氣氛,有時大到一半氣氛沒了,你知道它還沒離開你的身體,但感覺到它從末端開始結冰…必須用手折斷…我再也不想過每天都在折糞便的日子了(笑)。

★你有想過自己可能回不來嗎?
這件事我沒跟別人講過,出發前一個禮拜我寫了封信給我弟,我說你收好不要看喔,需要看的時候你就知道了。我很害怕因為從沒有一個拍片經驗是你每天要先解決活著的問題,拍片不是最重要的事,活著比拍片還重要。回來後再看到那封信想說這什麼東西啊,就把它撕掉了(笑)。

★這3位隊員是極地版的20‧30‧40,你覺得自己為什麼在人生這個時間點做這件事?
要從上一部片《水蜜桃阿嬤》講起,播出時引起了一些募款的紛爭,從去年5月後我都沒有拍片了,這之間我都在拍商業廣告,當時很大的挫敗是因為我很關心政治、環境、社會問題,我也發現社會每個人還是有活力的,所以希望用紀錄片的影響力讓台灣更好。水蜜桃風波後我甚至想我就離開吧,不拍紀錄片了,我可以接廣告賺錢、去學校教書。直到今年初接到電話,問我要不要去北極走一趟地獄,我覺得這一年來我在創作上的瓶頸跟負面情緒怎樣都不會比去地獄還糟,所以我就答應了。

★這件事對你的意義呢?
我一聽到北極,腦海浮出的不是一望無際的畫面,而是白色立體保麗龍割的「北極」兩個大字(笑),它原本在我的經驗與期待值裡都是不存在的,但當我有機會走一趟,最大的意義就是我真的能去參與這件很重要的事:第一次有台灣人走到磁北極,而且不是翻開書的一行字或一張照片而已,竟然可以有一部紀錄片電影。我拍紀錄片都是想留下台灣主體性,我知道電影有很大的力量,它被傳播出去的時候台灣是可以被看到的。有顆鏡頭是我一直zoom out拍他們三個人在走,為了拍這鏡頭要跑好遠,一直到他們變成芝麻點、到他們都不見了,只剩下一片北極大地。他們三個人在北極的位置就跟台灣在世界的位置是差不多的,還好有電影才能留下紀錄。

★北極之旅中最快樂與最痛苦的一件事?
最高興的是雖然台灣隊走最後一名,但我們走完了耶!9隊只有3隊走完,我比他們還興奮,因為明天可以回家了,他們看我激動成那樣眼眶都有點泛紅。最痛苦是我先到終點去等他們時,因為沒辦法用英文跟工作人員打屁聊天,一直處在只有一個人的狀態,我覺得再這樣下去我真的會精神分裂,沒辦法跟人溝通交流,每天就是很仔細謹慎地去處理生活細節。

★這趟旅程改變了你們4人什麼?
我必須承認我面對惡劣環境是怯懦的,剛開始我都在找人替我去,隨著拒絕人數攀升我就越來越害怕。到我去挪威受訓後,才克服所謂「無知、未知、不知」的恐懼,我最大改變是踏上北極那一刻,發現我解決了這個問題;林義傑就一直是個硬漢;陳彥博他真的會在攝影機前哭,他覺得他走8小時好像在原地走,因為風景都一樣。其實人生很多時候都在原地走,但我們不自知,或因自知而感到恐懼,我覺得他講的就是那樣的東西。我看到義傑最大的改變是,他說他32歲了這是最後一場比賽,我當然很開心可以拍到他的封山之作,但我最感動他說他想過自己的生活。我想天吶,這個人為什麼沒有在過自己的生活?他這10年來都為了台灣或國族意識去過,背負很沉重的壓力。對劉博園來說他覺得他快40歲,肚皮越來越大,他希望做件事看自己的毅力可以到哪裡。

★本片調性偏向歡樂搞笑,這是最初預期的表現方式嗎?
很多人跟我講這是北極版的海角七號(笑)。在北極的困難不用形容跟解釋,因為全部都是困難,只有壓低自己的笑點跟情緒才能繼續走下去,在行進過程中如果都要嚴肅地去討論每一件事情的話一定會挫敗。其它6隊真的因傷退出的比例很少,我覺得相當多是因為心理的原因。我覺得他們三個人保持一種很詭異的平衡,其實我很希望他們吵架,這樣會讓我的紀錄片很有戲劇性。

★陳彥博挑選《媽媽請你也保重》做為打氣隊歌,你在北極最想唱或聽的一首歌是?
謝金燕的《練舞功》,充滿台式熱情我覺得很棒,我也想看《飲食男女》,我希望看到很多真實食物的影像。

★你想用這部紀錄片告訴觀眾什麼?
雖然片名叫征服北極,但其實整部片在告訴大家地理上的北極是沒辦法征服的,我希望觀眾看完後去找到你心中的北極並征服它,牽出你生鏽的腳踏車真的去把台灣繞一圈,那就是你的北極;也有朋友看完,決定打電話給吵架後再也沒聯絡的同學約他喝咖啡,那也是他的北極。

★若要再度挑戰肉體及精神的極限,你想去哪裡做什麼?
男性心中都有冒險躍動的因子,我想把這種精神拿去影響其它人,像我現在拍一部紀錄片講失智老人,紀錄片是永久保存記憶,可是我的被攝者每天都在失去記憶,每天我們關係都要重新建立,對我來說是很大的挑戰,它比較是哲學上的,關於紀錄片最本質的,關於真實或關於記錄,拍了那麼久紀錄片,我一直在追求的真實突然被破解了,我到底要記錄我的世界的真實,還是我的被攝者世界的真實?

★以過來人的身份,請你給想挑戰極限冒險的勇者一句話。
一定要去做。當你有體力跟機會時一定要去做,我們都在等待機會,但通常機會跟體力不會同時到來。但要切記冒險不等於冒生命危險,要先做好準備,而且冒險其實等於創意喔,如何判斷或解決問題就是創意。我覺得一個業務員都應該來看這部紀錄片,你可以在你的職場上尋求到堅持下去的力量跟態度。

★如電影宣傳文案所寫,生命與電影創作的原點,你找到了嗎?
當我真的走到世界盡頭,我在那寫了封信給去世的外婆,告訴她我這些年都做了什麼事,我突然理解到我也同時在新世界的開頭,我覺得,啊,我懂了,我應該從這再開始自己的生命或紀錄片的生命,活著變成一個很強的概念,我要活著,我的紀錄片也要活著,我必須去拍這三個人的歷練跟生命,我可以找到一些力量。


-本文刊載於絕色奇幻報2008年12月號


女人不壞/All About Women

2008,HongKong

女人不壞─港式都會洗練X韓風無厘頭 2008時尚愛情喜劇
《七劍》徐克+《我的野蠻女友》郭在容 合力玩(弄)美(女)


唐露(張雨綺飾),只相信鈔票和自己的腦袋,人稱情場「無敵」,但從未對男人動心。
歐泛泛(周迅飾),一板一眼的女醫生,秉持科學精神,相信做任何事都有正確方法,包括吸引男人。
鐵菱(桂綸鎂飾),樂團主唱/網路作家兼練拳擊,外表堅硬內心柔弱,有一位想像中的男友。

《女人不壞》大肆顛覆三美形象,古典靈秀的周迅全力扮醜,馬桶蓋髮型加上怪癖與笨重大眼鏡;文藝氣質的桂綸鎂,逆轉為火爆粗線條龐克少女,翻桌拳擊飆車做來竟也像她的清純笑容一樣自然;清新甜美的張雨綺,年僅21歲卻將31歲熟女總裁詮演得風韻無窮。

至於美女身旁的「綠葉」呢?
方中信VS張雨綺:宅男教授面對美豔交際花,他究竟是不為所動還是不解風情?
馮德倫VS周迅:搖滾青年遇上龜毛女醫生,頹廢男其實渴望條理分明的愛情?
彭于晏VS桂綸鎂:癡情小職員迷戀暴力女rocker,是因為羨慕她可以放膽做自己?
男人們飽受折磨,而這就是他們要學習的課題,畢竟美女與愛情,叫人如何抗拒?

徐克和郭在容從這三名都會女子的愛情觀裡,挖掘摩登時尚的笑料,海報上說得很明瞭,女人們總在角落裡幹著不算壞事的壞事,但哪個女人沒有手段,她們既不犯罪也非使壞,所謂心機,也要聰明女人才用得漂亮。說到漂亮,那可是全片最重要的元素了,張叔平擔任造型顧問,李大齊擔任美術指導,這陣仗從片中場景、精品華服,一路延伸到耗資三百萬,與Dior2008春夏新裝結合的電影發表會,三名女主角的百變造型與視覺陳設,《女人不壞》是真有野心和《慾望城市》比拚。

現實險惡的大都會裡,永保夢幻的只有愛情,女人永遠是童話故事的忠實信眾,自負的女人,美麗的女人,怎麼可能對愛情不動心?女人並不真的壞,信仰愛的女人可能真的不會變壞,她們會不斷自我調整,去付出,去接納,讓自己更懂得如何去愛。就如三位女主角所說:「希望男人們看了這部片,可以多了解女人一點。」

★華語電影中難見《女人不壞》這種時尚喜劇類型,光看美女搞笑和「自毀形象」的演出就相當值回票價,看到帥哥被惡整更是一消心頭之恨!周迅演技精湛,桂綸鎂令人驚豔,張雨綺絕對是所有御姊控的菜。這是一部關於女人的電影,男人最好也繃著皮來看,總之非常適合做為寒冬裡的約會電影,祝各位愈看愈甜蜜。


-本文刊載於絕色奇幻報2008年12月號


絕色影城/給你9個耽溺聲色的好藉口

決定看一場電影,需要多少個理由?
1)恰恰合乎約會檔期
2)景氣低迷巧遇情緒犯病
3)男女主角有沒有戲外生情
4)生死離別夠不夠痛哭流涕
5)能不能恐怖到躲進鄰座懷裡
6)可否讓全場爆笑到把自己忘記
7)卡司特效花費多少重金
8)一共幾幕正面特寫性器
9)全台票房狂破多不可思億

這全都是藉口 / 看電影沒有太多話好說
給你最多選擇權是我們能保證的最多
9個廳 / 9種片型 / 商業藝術本土舶來品
任何你感興趣的電影 / 我們最在乎這件事

你來西門町 / 決定看場電影
對於去哪家戲院你考慮了包括
(捷運出口99步內距離)
(場次時間離現在最近)
(不必和其它999個人排隊入散場)
(此刻要純休閒待會可能又想扮文青)

綜觀以上選項 / 算計萬般理由
除了絕色 / 你如何能有更好的藉口



-絕色影城形象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