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25

跟野鬼和風一起夢遊,還有台灣的魂魄─《路邊野餐》

打著「40分鐘長鏡頭」、「影像與詩歌合鳴」的旗幟,這部貴州青年的長片處女作在2015年一路收穫了盧卡諾影展、南特三洲影展、金馬獎的新導演獎項,實際看過後證明雷聲和雨點皆大,使用晦澀的敘事結構但並不自溺、限縮在小鎮小民的生活尺規但富含新意,光這兩點就很了不得嗎?至少在當代台灣已是很罕見的特質。近年能在國際上出線的中國獨立電影多半都有地景奇觀優勢,場景夠特別就先贏一半,而比起描寫城鎮走向都市化之徬徨與失落的其他多數作品,《路邊野餐》則顯得清麗脫俗,只專心把黔東南風土營造成五度空間般的幻境。

若要分析故事和技法,無疑可以大書特書,從黑道砍手、長毛野人的鄉野奇譚元素,眾多象徵物件與符號,到長鏡頭調度的哲學意涵和實務討論,以及每當主題涉及時光與意識的前進倒流,火車通常是最佳載具這一點,過去在拉斯馮提爾《歐洲特快車》、李滄東《薄荷糖》都看到了,這些交由更專擅的評論家來談,在此我想抽離文本一點,看看創作者與社會年代的關係。

做為台灣觀眾,最被觸動神經的,很可能是那些畫外穿插的歌曲,不知道是有意或巧合,全都來自九0年代的滾石唱片:伍佰、任賢齊、李泰祥,別忘了主角還叫做陳升;而當老陳騎摩托車行經蓊鬱蜿蜒的山坡路,這組正面跟拍鏡頭讓人很難不想起《南國再見,南國》,且背景襯的又是林強配樂。片中無論歌詞或主角朗誦的導演自作的詩句,皆非劇情的直接線索,僅有電影落幕後再次放送的〈告別〉一曲(李泰祥、唐曉詩),「原來的歸原來,往後的歸往後」,可以視為最終的主題註解,就這樣,一個時空交疊的迷幻故事裡,唯一清晰的軸線是20多年前的台灣。


文化脈絡在本片中即使不到集大成,也有小規模的參照──電影史的(《路邊野餐》原為小說,塔可夫斯基將之改編為電影《潛行者》),甚或是台灣社會的。仍然不知是喜是憂,善用這些美好遺產而發光發熱的新一代電影人,還沒有誰是由我們自身出產,因此在觀影過程中產生又溫熱又悲涼的感受,大約就是《路邊野餐》之於台灣觀眾最魔幻寫實之處。


-本文刊載於大人物迷電影【電影吞食部】專欄

2016-03-21

半吊子的叛逆與掉漆的年代感─《叛逆年代》

2008年有部橫掃台灣文青界的電影叫做《CONTROL》,那是Anton Corbijn執導的首部長片,亦是一次經過縝密策劃的出手,以製片角度而言,它組合了這個分眾市場裡幾個重要的致勝元素:知名攝影師跨足電影、改編傳奇搖滾樂隊事蹟、黑白片。除了Joy Division名氣加持,每格畫面都如攝影作品般精準夠力,當時發行商印製雙面海報做為宣傳贈品的策略也非常成功,擁有那張海報與否,幾乎成了群體間身分認同與品味的標章,至今在全台藝文咖啡店都還看得見它的蹤影。

之後Anton Corbijn又拍了兩部長片,都是感覺不太搭軋的警匪懸疑類型,事隔多年,他才終於回到與自身貼近的題材,講一個攝影師與明星相濡以沫的故事──相信各位跟我一樣,原本是這樣想的。但是,8年時光似乎變造了一切,萬沒料到應當是他拿手絕活的《叛逆年代》,竟會如此言不及義、虛弱不振。

如果要拍傳記片,尤其是一代巨星的傳記片,第一步就是確保能找到一個氣場相當、最好還險勝一籌的演員,而在當代影壇要飾演James Dean似乎有個硬道理:名字拼法必須相似。其一是演過他傳記影集的James Franco,兩人的剛硬氣質和雙頰凹陷度是公認的激似;其二是三推四托最後被老婆說服接演這部片的Dane DeHann,先不管那張像是剛做完電波拉皮的澎臉,或是太後現代頹圮的五官,單就演出結果而論,他真的應該相信自己最初的判斷。


更遺憾的是,Anton Corbijn未能將本身相同的背景化為優勢、為攝影師角色(Robert Pattinson飾)注入更鮮活的血肉,也沒著墨他想用紀實手法拍攝名人是為了顛覆或質問什麼,且完全削弱了James Dean身為流行文化中初始叛逆符號的強度,而只將他呈現為一個想家想媽媽的待紅小演員,然後,片中重現他在冷雨中瑟縮獨行的那張經典照片時,刻意模糊掉的五0年代紐約街道背景,實在假得太出戲了。


-本文刊載於大人物迷電影【電影吞食部】專欄

台灣,金馬,以及它所孕育出的影人影事─《我們的那時此刻》

應該快有十年了,我的手機鈴聲一直都是〈金馬奔騰〉,就是金馬獎頒獎典禮中,獲獎者走上台時會演奏的那段音樂。踏入這行之後,每當電話響起,總是要和身邊的同業人士交換一個神祕而會心的微笑,並期待他們會在樂曲突襲中產生想要起立發表感言的衝動。除了旋律好聽,它還是一塊代表華語電影文化歷史的匾額,我便刻意且略帶幽默地將之掛在生活中隨時瞻仰,這種心情,就像許多電影人在看過《我們的那時此刻》之後,都能想起自己為什麼那麼喜歡電影。

金馬獎五十週年大慶,那是2013年底的事,實在慶幸能在任職電影雜誌期間躬逢其盛,得到絕佳機會製作出「金馬50終極密碼戰」特輯(CUE電影生活第14期),把過去49年所有影帝后與最佳導演的名單量化分析,用偽科學手法歸納出容易得獎的角色類型、演員年紀、導演背景,甚至還包括星座,這個認真的趣味詪,在典禮當晚被主持人蔡康永引用做為和台下梁朝偉、張曼玉的互動橋段。以一位影迷的致敬行為而言,真是獲得了天大的回饋。


而《我們的那時此刻》,原本是當年文化部為紀念金馬五十的影片專案,大抵是將上述特輯中也有的素材以畫面加強呈現,也很可能只會在隔年的金馬影展中放映、驗收結案,但當承包人是楊力州導演的時候,他必定會以更浪漫感性、更時代人文的角度切入之,賦予更大格局的可能,最後產出兩個版本:2014影展版較為著重獎項本身的發展沿革;即將上映的2016院線版,則放寬視野將台灣電影視作一個活著的生命,這部紀錄片就是它的家庭錄影帶,輯錄了過往每個階段的成長變化,與特定時期社會氛圍的相應關係,至於片中所注目的主角,不僅是銀幕裡無數的影壇巨星,同時也是銀幕外每一代看電影的人們,楊力州導演果然再度以他招牌的滿懷的愛意,讓影史中的人與事緊緊串聯,成為了解台灣與華語電影必須看的精華集錦。


-本文刊載於大人物迷電影【電影吞食部】專欄

今年開春,如果你需要一部透見人生的好片─《年輕氣盛》

導演Paolo Sorrentino雖然時值青壯,此前幾部作品如《政壇風雲》、《重金搖滾男的奇異旅程》、《絕美之城》,卻都能精細地描繪中老年男性過盡千帆後的晚景心境,而由於他總能取得羨煞眾人的拍片資源,被戲稱是「義大利張藝謀」(不包括作品內涵),這點在新片《年輕氣盛》中更加表露無遺,除了卡司陣容之豪華,故事主景也在瑞士山區的高檔渡假飯店,其它零星場景則橫跨了威尼斯、倫敦及羅馬。

飯店既然高檔,聚集此地的自是各種人生勝利組的住客,當然又以功成名就、非富即貴的老人居多,兩位主角是對暮年生活持相反態度的好友,一個是堅持退休養老、連女皇邀演都回絕的音樂家Fred(米高肯恩飾),一個是積極籌拍告別作、期待再創最後巔峰的電影導演Mick(哈維凱托飾)。比起偶爾出現的超現實情節如蟲鳥牛群交響樂、歷任電影女主角聯袂現身、僧侶飄浮空中等,本片真正的玄是玄在它非常禁得起反芻回味,並且是愈嚼愈能發現它蘊藏的滋味,觀賞當下還覺得主線之外穿插許多看來無特定功用的枝微末節,但事後卻發現正是因為那些若有似無的點綴,才將電影主題一氣打通,並且層次相當細緻。

以三個段落粗分之,首段是睿智幽默的對話,開開體能和健康的玩笑,對照著年輕與衰老,幾個諧仿現實中人物典型的角色,如為了準備新戲來充電的好萊塢演員(保羅迪諾飾)、引退後發福兼發病的運動明星,都提供對號入座的樂趣;接著進入主角的家庭和人際關係,音樂家女兒(瑞秋懷茲飾)的出場帶出婚姻和親子議題,跟著導演來進行劇本集訓的年輕編劇們,則提供了老導演創作生涯的總覽;最末段切入生命將盡時最深的遺憾,藉由影星的閉關體會,點出恐懼和慾望的副主題,而後獲得釋然。

追加記述一點觀影後的私感:總是在少年時期只求找到舞台、當上主角;待壯年見過了世面,便一心想做權力更大、掌控一切的導演;直到老年,才終於透悟片中Mick所言:「人、藝術家、動物、植物,我們都不過是這世界的臨時演員。」


-本文刊載於大人物迷電影【電影吞食部】專欄

2016-03-04

湯姆希德斯頓Tom Hiddleston──於是你願意俯首稱臣了Then you would surrender it to him

撰文:孫志熙  [CUE電影生活雙週刊]2013.11.28

有天你在看一部有一些古裝人物居住在疑似電玩世界的類穿越電影,你漸漸發現自己從來沒這麼無視過全身肌肉充太飽的正義英雄,反倒好希望被那個看起來弱弱的壞蛋俘擄,愈看愈覺得哪裡搔搔熱熱的,眼窩心口好像要開出花朵。那我知道了,這部片要不是《雷神索爾》就是《復仇者聯盟》,反正你也不太記得主角和他馬子叫什麼名字,因為你從頭到尾就只在看Loki一個人;他沒出場的時候你等其它人打架等到快睡著,他一出場你就把世界和平人類存亡全部拋腦後,也不需要他高舉權杖睥睨著命令群眾演員跪下,你早就無心無意反抗了,只想向他俯首稱臣,現在立馬。

你上網查出他叫Tom Hiddleston,英國人,出生在倫敦西敏市,小時候讀貴族學校還當過宿舍長,和現在一樣喜歡咧嘴大笑,威廉王子和Eddie Redmayne是他學弟;後來他進了劍橋大學彭布羅克學院專攻古典文學,開始接觸舞台劇,畢業後再至皇家戲劇學院進修,難怪這人說他只著迷於莎士比亞和網球;演過幾部電視歷史劇後涉足電影,雖然為了進軍好萊塢,他最初去試雷神的鏡,結果卻接到邪神的戲,為此白白增加的20磅肌肉絲毫派不上用場,只好傻傻再瘦回來,瘦身對他來說理應不太簡單,因為他嗜吃甜食諸如卡士達和黑巧克力,最愛喝的又是伯爵茶加牛奶,好在遺傳了父親的蘇格蘭血統,穠纖合度的瘦高身型是高熱量也撼動不了的外顯基因,包括卸下黑色及肩假髮後的本人,原來是一頭微紅捲髮,你考慮偷偷喚他紅貴賓。

他打從出世後的人生就謹守低調的次位哲學,柔軟地耀眼而不硬生地搶眼。家有一姊一妹,排行老二;入行後爆紅,是因為演出最有存在感的配角;甚至在一票英國時尚雜誌的性感男星排行中,也老是輸給第一名的Benedict Cumberbatch。他只在接受採訪時可以大展學識涵養,高談闊論得既有深度又欲罷不能,通曉法語西班牙語拉丁語希臘語,對生命有一番開朗進取的見解,太典型的英倫紳士了,你又緊瞅著照片抿住嘴唇。

2013年已至尾聲,你為他的新角色望穿秋水,早已經把《午夜‧巴黎》和《戰馬》拿出來重新溫習好幾遍,驚嘆他之所以如此適合扮演歷史人物,絕對是因為你怎麼看他都看不厭,難怪也榮獲吉姆賈木許欽點,和Tilda Swinton搭演幾千歲的吸血鬼情侶,你就盼著把明年情人節空下來給《噬血戀人》(Only Lovers Left Alive),從劇照裡你看見被深棕色亂髮覆蓋的鎖骨再往下,再看下去就恨不得把自己的頸動脈獻祭給他的尖牙,遇到這般陰鬱頹廢美男子,你都太願意為他沉淪。

不是說水瓶座嗎,可你只見他活蹦亂跳,常常不經意流露一種天然呆,被主持人惡搞也配合度超高,對粉絲更是有求必應,還替記者送熱湯披外套,古怪脾氣大概只留在沒人知道的私下小眉角;過份溫柔的眼神,超謙和的舉止,太得體的應對,外加很會跳舞,你其實有點懷疑……嗯。但你經驗也不少了,每次把gaydar用在氣質卓越的英國男星身上,都說不準會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