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8-26


侯季然‧忠孝回憶東路

撰文:孫志熙/攝影:江凱維  [cue電影生活誌]2011年8月號

「旅行之於我,其實就是離開,從生活裡抽離,在陌生世界成為全然陌生的人,感覺很輕鬆,也變得更像自己。我喜歡離開多過於抵達,喜歡旅途中大過於目的地。」─侯季然


台北市東區,週六即將大雨的午後,在頂好廣場旁愛群大樓,就是丹堤咖啡的那個一樓門口,侯季然向我打了招呼,他所站之處是約莫30年前,父親的皮箱店在這周邊所租下的第4個攤位。看他站在原地看得稍稍出神,心想,不知道當年放學後的他,會不會也擺出這樣靦腆的笑,並且露出乳牙與恆齒交接期間害羞的寬牙縫,迎接、目送著來來去去的客人。然後他才剛長大了一點,父親便過世了,11歲的他和媽媽、妹妹、外婆搬到隔壁漢宮大廈,4口人生活在18坪的套房裡,一住又是20年。他領路上屋頂,欲重溫那片學生時代經常留連的景色,或該說一種空間與高度的感受,畢竟放眼所及的東區街景早已物換星移,大樓底下的廣場,從停車場到噴水池公園到現在錯落著些木椅和石階,樣貌與以前完全不同了。1989年侯季然就讀世新五專,當時因為念攝影,初學者又特別喜歡拍magic hour,所以上頂樓多半是為了拍照,再者則為紓解年少的多愁,這個場景之於他的特別性,大約能從他上大學初寫劇本便是關於頂樓而得知。

屋頂確實像個被架起的異空間,且當放眼所及那片被建築物劃破的天空失去了時代表徵,就更加希望此刻憑欄往下一瞧,便能穿越時光見到侯季然青春記憶裡的東區風景,那時這裡的尖端時髦無處能及,街上往來的時尚男女,皆是一身黑或白或灰,服裝飾有墊肩、稜線,配戴錐形或三角形等立體幾何大耳環,而剛引進台灣一整棟3、4層樓的歐式咖啡店、自助餐也從東區的土壤長出,最讓侯季然印象深刻的是「總領西餐廳」,晚上2樓會放映《溫馨接送情》、《豐富之旅》等片,讓當時連同他在內的東區動物們趨之若鶩。很快地忠孝東路大興土木開挖捷運,開始了路上半邊繁華,中間挖得亂七八糟、永遠塞車的生活背景,侯季然5樓的住家樓上是木船西餐廳,大樓牆面懸掛著5顆一層樓高的人頭,下雨天時,水就這麼沿著人臉流滴到他家窗台;位在1樓的皮箱店則緊偎捷運圍籬,由於半店面半攤販的緣故,沒有玻璃櫥窗阻隔,漫天的施工灰塵讓店裡日日有擦不完的髒污。那段人生歲月原來是灰,有挖路時飛揚的烏濁灰,以及騎樓下穿梭的金屬灰,兩種灰相混成為侯季然八0橫跨九0年代的色調。

離開總令人想得太多的天台,下降回到地面越過馬路,到忠孝東路對岸巷子裡,入內不消幾步,便見到紅底白字招牌「津美藝品地下商場」,五花八門到稍嫌匪夷所思的各式奇妙商品,在1樓連接B1的斜坡兩旁層疊,且看似毫無章法地混亂擺置著,這間商店在侯季然口中是座「與台灣人生活脫節之物品大總匯」,氣氛、陳設(如果有的話)30年來完全未變,父親逝世那好一陣子,他和妹妹每天收攤後,都會晃來店裡買一尊小瓷偶,可能是人物,可能是動物,但都是叫不出名字的一個什麼,兄妹倆如此持續了好些時日,這些叫不出名字的什麼們,也就成為搬家前屋裡為數可觀的收藏品。認真想想,這種商店的魅力應就在此,時間在白熾的日光燈空間中凝結,此地販賣著一種看似飽滿的空白,這些物品的實用意義是被抽取、是虛白的,所以它們能將主人的情緒、意志、思念裝得很滿,它們的意義在你買回家擁有之後才被賦予,因為你之於它的全面獨佔,進而才使它之於你是最無可取代。步出「津美」,侯季然一個箭步走進中心診所,登上2樓看診間,中央有一橢圓形通透天井,被一圈淺綠色候診沙發環繞,耶誕節時還會佈置一棵2層樓高的耶誕樹。成長的某一段時期,因家中發生一些不愉快事件,侯季然和母親、妹妹經常來這裡避難,發發呆、想想事情,或者中午就在這打個盹,午休熄燈後冷氣徐徐吹送,是一股拘束而潔淨的感受,凡事都保持恰當距離,不會有人來過問任何事,人來人往的公共場所反倒令侯季然安心,就像他會選擇速食店而非咖啡廳,速食店使人平凡到可以消失,咖啡店卻好像一直有人在看你,他說,他從小喜歡隱蔽在人群之中,或許他所有創作的出發點,也都來自對現實的渴望逃避。

想法可以遁世,但飯還是要吃,在東區打滾長大,一定有從小吃到大的私房灶腳級店家,而頂好名店城樓下若可稱為美食街,那麼另一間和「紫琳蒸餃」齊名的食店,就是「美景川味小吃」,打從它自馬路對面的龍門大廈(現齊民火鍋,侯季然說旁邊迴轉樓梯還是當年那模樣)搬到頂好名店城2樓再搬到B1至今,始終都以吧台式的極小面積瑟縮在角落,開店超過30年,以前侯季然每天放學都會來用零用錢吃上一碗的擔擔麵,從25元漲到50元,份量倒也是一點都沒變。

剛搬來東區,還未從吳興國小轉學至仁愛國小時,侯季然上學與放學的那一段車程,他稱之為「每天的37路旅行」,而仁愛路71巷是公車以外的必經之路,浮現在印象中的紅黑色塊,那是就讀復興中小學富家子弟揹的真皮書包。下課告別同學後,他會回來與附近商場的小孩為伍,他覺得東區長大的孩子似乎都早熟,從小察言觀色,擔心生意好壞、問價的客人到底會不會買,又經常看店家流動搬遷,這種成長背景下的隱憂,他說,是會有種深植底心的不確定感。

小學、國中過去,邁向青年的路上,電影漸成為侯季然的生活重心,10幾歲時他經常泡在統領旁的「快樂時光MTV」,甚至那陣子全台北每家MTV他都蹺課去過,當時另一家「太陽系」因為是「影響電影雜誌」的關係企業,雜誌裡介紹的艱澀歐陸片那邊都有,是很藝術掛的文青據點,「快樂時光」和「吸引力」就比較好萊塢,以前沒有網路,回家看電影要租VHS,到MTV可以有個舒適空間,看一些平常看不到的片,那時很多人是真的去看電影,不似現在的MTV已是變相旅館,而無論看電影或MTV,他都是一個人去,曾經和同學一起卻覺得好奇怪、渾身不自在。這趟回憶之旅原盼舊地重遊,可惜東區的「快樂時光MTV」現已改為影陪店家,遂轉往仍營業的「U2電影館」,生意比預想中還好,滿屋年輕學生、情侶,侯季然突然略顯雀躍地說,前幾天他才從朋友那解開一個長年疑惑,就是每間MTV包廂其實都是有監視器的。

自現實脫逃以外,侯季然作品中另一項鮮明特色是關於記憶,問他是天生擅記,或這個能力因為經歷過什麼事而開啟,客觀事實或數字他說是記不得的,但自從父親去世,忽然覺得世界變了、眼前的東西有天會不在,一下子意識到生活是困難的,但自己也是存在的,感官被刺了一下而後打開,所有東西變得不穩定,因此更要有力地去抓住它。連日來的午後暴雨,今天很留情面拖延到將近5點才落下,正是該找間咖啡店歇腳的時刻,於是在延吉光復之間的巷子尋尋探探,這時才察覺侯季然走路的速度好快,想必是他從小獨來獨往、不喜受注意的性格使然。

隔天,他已飛到重慶參加兩岸電影節,這些年因為電影拜訪過不少城市,現在憶起仍覺想念的是華沙,他住的飯店在華沙大學旁,便請影展人員帶他去他一向很有好感的學生餐廳,餐廳在地下室,得經過幾扇隱蔽的門和樓梯才會到達,裡頭燈光昏暗、裝潢簡單,但有種迷人的青春味道,供應平凡卻美味的歐洲家常菜,如沙拉、洋芋泥、海鮮飯、薄牛排等,而一到深夜,就搖身一變成有學生樂團與DJ演出的bar,他天天光顧,坐在奇妙的異國地下室,給他一種絕不會被找到的自信。後來問他最喜歡旅行的哪一部份,他答是飛離台北那一段航程,因為離開比抵達更令他著迷。在忠孝東路4段的車水馬龍裡,我們一同離開了現下,抵達侯季然的回憶,時光的小細縫就藏於街巷當中,可能是一道光線、一抹氣味,當瞬間產生觸電般的熟悉感,那就是了,我們抓緊這些線索便獲取通往記憶的捷徑,更重要的,是活過的證明。

---

津美外銷藝品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敦化南路1段190巷41號B1
電話:(02)2741-6632
營業時間:10:30~22:00

中心診所
財團法人中心綜合醫院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忠孝東路四段77號
電話:(02)2751-0221
美景川味小吃
地址:台北市忠孝東路四段97號B1(頂好名城店)
電話:(02)2781-9004
營業時間:12:00~21:00(週一、日公休)


U2電影館─忠孝館
地址:台北市忠孝東路四段197號8樓
電話:(02)2711-7916
營業時間:24hr

---

侯季然
1973年生,世新印刷攝影科、政大廣播電視系研究所畢。
曾任「台灣電影資料庫」研究助理,寫過影評,也寫過得獎散文。2003年以《星塵15749001》獲台北電影節市民影展百萬首獎;2005年先是紀錄短片《我的七四七》入圍22項國際影展,再以《台灣黑電影》角逐金馬獎最佳紀錄長片;2007年劇情短片《購物車男孩》某程度上可算是後來《有一天》(2010)的前傳;去年3段式電影《茱莉葉》中,他參與執導的《該死的茱麗葉》進一步展現了美術、攝影野心。近期他也拍MV,從事各類影像創作,早先獲得台北市電影委員會首屆電影劇本競賽金獎的《南方小羊牧場》,將會是一個更深入侯季然記憶的台北故事,該片預計今年秋天開拍。

2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