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0-14


硬派龐克裡的軟調浪漫─《狂浪少年搖滾夢》

1981年,波蘭長期受到蘇聯武裝干涉,罷工、抗議事件層出不窮,國內因此進入戒嚴狀態,此時在濱海城市中,海軍上尉之子雅內克(Janek),與高中同學組了個名為ATILAll That I love)的龐克樂團,策劃在學校舉辦一場演唱會,他跟父親商借軍事場地練團,故事就在樂團登台演出前,以及雅內克與他的高中甜心受阻於家庭的戀情中緩緩推移著…

電影畫面宛若Solaris 100底片微綠偏黃的發色,盪漾一股渾然天成的洗舊感,街景、裝潢、髮型、服裝,滿足我們的八0想像又驚人地完全不留作痕,至於被拱出來當主角的龐克樂呢,採取了點到為止式的天賦功能發揮:青春能量的宣洩、向自由的呼喊、對體制的反動與控訴。你還可以細看他們挺有意思的歌詞:「因為世界太黑暗,所以我要睡了,然後夢見自由。」儘管片中的激蕩時刻並不多見,更沒有經常與搖滾扣連的抗爭或鎮壓場景,衝突尚在檯面之下,其餘的,都讓那被抽去音軌的駭浪影像說去吧。

與工會領袖之女的戀情觸礁之際,雅內克被熟女鄰居吸引,她惱羞成怒的軍官老公一把搶去demo帶,演唱會因此在當日被禁,男孩們準備黯然下台取消演出時,吉它手Kazik說了句「我以為我們不會被摧毀」,接著他們就像某條神經被高伏特電擊般什麼也都豁出去。盯著銀幕上暴亂的嘶吼,萬萬沒想到時代變遷至今日,「一個樂團可以被太多東西摧毀」才是我們的普遍認知,所以不民主、不自由未嘗是壞,至少那阻止了渴望與純真腐敗。龐克呀龐克,這世界太需要由憤怒而生的動力了。


-本文刊載於大人物迷電影【電影吞食部】專欄

2011-10-11


李祐寧‧猶憶眷村麵粉香

撰文:孫志熙/攝影:Maciej Korbas [cue電影生活誌]2011年10月號

「中國人移居到世界各地時,只要把每個地方佈置得像家一樣,他就可以活下去,於是異鄉住了一輩子也就變成家鄉。」─李祐寧

那天早上在公館寶藏巖,9月殘夏惠賜了一份透涼的氣溫與微風,讓李祐寧導演神清氣爽地帶我們來看電影的拍攝主場景,他10年沒拍片了,教學不輟的生活讓他很快樂充實,目前任教於基隆崇右技術學院,擔任影視傳播系系主任的他,前陣子方因一位男藝人就學與兵役的新聞事件,連帶被牽扯進了媒體喧囂,然而這位李老師的確深具長者風範,一路上以宏亮嗓音親切地招呼、解說,這裡除了是拍片時摸透了的取景地,還是他成長記憶中最熟悉的場景,小時候,他住在民國49年建起、台北市最大的眷村「成功新村」,畢業後到美國留學,待1983年回台時,村子已改建成如今四維路上的成功國宅,從此以後便長年走訪、拍攝台灣各地眷村的他,對此獨具人文意義的聚落帶有一種原鄉之情,基於兒時情感與對該處生活細節的豐富了解,眷村文化遂成為他創作的靈感泉源,許多鏡頭、劇情,都來自他幼時親眼所見,或點點滴滴聽來的故事,那些都是成長中最刻骨銘心的片段,並非編造而來。走上蜿蜒微傾且半邊依山,半邊傍著河岸遠景的寶藏巖石階,導演張望一晌對我們說:「這裡好像香港的調景嶺,幾年前去過,路比這邊更寬一些,裡頭簡直是另一個世界。」途中路過小廣場前一面釘滿信箱的水泥牆,走近去站上一會兒,腦中逐漸淡入一個泛黃的畫面,也許過去好多個如現在一樣的時刻,老兵居民們就這麼穿著洗得日漸稀薄的背心,從黑髮等到白頭也仍舊在守候,等待對岸親人哪天稍來故鄉的消息,才是一等,就等去了幾十個春夏秋冬。我看向身旁的導演,祐寧,這名字是否因著父輩對故鄉江蘇阜寧的懷念?

走進場景屋內,牆面、桌面擺放的鍋碗瓢盆,是另一個深植導演心中的景象,他也看過老兵家裡的祖宗牌位旁放著麵引子,底下還押了紅紙條,「這一傳可以傳一百年,今天蒸完饅頭就留一塊下來,每次都留一塊,麵引子就是傳承,它重新顯現我們父母甚至爺爺奶奶的故事。」拍電影也是傳承,他自詡是台灣電影的老兵,將故事傳承給年輕觀眾,也將經驗傳承給年輕影人。

電影海報上,白髮蒼蒼的主角正站著擀麵做饅頭,時當午後,陽光從樹葉縫隙透出,揚起的麵粉在空氣中旋成陣陣白霧,這從電影膠捲裡抽出的一格畫面,好似仙子撒下法術粉末把時間倒流。踏上這塊半戶外的廚房爐灶,想到記憶往往依附在食物之上,便問起導演對家庭料理的印象,他說江蘇老家雖屬地理上的北方,但從小家中仍以米飯為主,唯有炸醬麵吃了多年,因此他曾經想過就炸醬麵拍一部電影,代指過去歲月裡家族凝聚的情感,走了幾步他又說,其實包水餃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家傳手藝,他們把報紙鋪在客廳茶几上,母親擀水餃皮,父親把餡料包入,弄得滿屋子麵粉,那會不會是民國78年他出發去美國的前一天晚上,父母與他還有哥哥妹妹,一家五口團聚的餞行飯,餐桌上父親會拍拍他的肩膀,而母親則偷偷濕了眼眶。不,場面絕對是更熱鬧的,因為他告訴我們:「小時候如果放學回家爸媽不在,走一步路到鄰居家照樣可以吃飽。」不分你我,整個眷村就是一個家庭,來自各地的異鄉人都成了一家人,也因此所謂眷村菜其實是融合了大江南北風格,媽媽們互相交流菜色,「辣豆腐乳和生辣椒醬就是最棒的混血。」為了一嘗眷村滋味,我們離開公館前往東區近來火紅的小館「村子口」,館子營業4年,導演和從廣告製片轉行的老闆小王是舊識,剛開張時來光顧試菜,好味道的口碑就這麼流傳出去,老闆和我們寒暄,說開店夥伴都是軍中同袍,只不過自己是一般兵,而廚房裡揮汗炒菜的都是連長、輔導長,「人進了社會總會改變,沒有一輩子做官的,但這就是眷村精神,打不死的蟑螂,走到哪就能活到哪。」老闆一副山東人的招牌豪氣,用響徹街頭巷尾的音量咯咯笑著。

20年前在我創作最高峰的時候,從事電影工作忙,陪父母的時間相對非常少,雖然成就了我很多部作品,但現在回想起來很遺憾。」在我問及歷來作品為何總不離父子關係時,導演這樣回答,尤其台灣父子在他看來有極傷感的一面,可能彼此分隔兩岸,這是別處少有的情況。他和父親感情其實非常好,但仍不免愧疚,人總在失去後才覺得彌足珍貴,現在他每晚回家陪失智的母親,雖然她不清楚了,但拍拍她還是有反應,「這就夠了,讓我晚上可以睡得很安穩。」臨別前他叮囑,多問爸爸小時候怎麼跟爺爺相處,翻翻老照片,幫他們拍拍照,那會是最珍貴的回憶與人生動力,人一定要回顧才存在,我覺得我懂。很多人說《麵引子》這樣一部關於眷村老兵與兩岸探親的故事,是拍給我們父執輩看的,這個上午之後,我不這麼認為,它應該送給所有思親想家的人們。

---
村子口(紅燒牛肉麵‧炸醬麵‧滷味‧砂鍋)
地址:台北市松山區八德路三段125234
電話:(022579-6455
營業時間:11:30~14:00‧17:00~21:00(每月第二、四週日公休)

---
李祐寧

台北出生,淡江大學教資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影劇學院電影製作碩士畢業。

影視界從業與教育資歷長達30年,監製作品23部,執導作品共11部,包括《父子關係》、《殺手輓歌》、《竹籬笆外的春天》、《老科的最後一個秋天》、《流浪舞台》、《遊戲規則》、《爺爺的家》等。1985年以《老莫的第二個春天》贏得金馬獎最佳影片,並受「亞洲週刊」評選為百年來最經典的100部華語電影。

家庭與父子關係一直是他電影多所著墨的主題,《麵引子》更是他擔任金馬奬評審多年後,重返影壇再執導筒的復歸力作,以兩岸探親為題材,講述被迫離鄉背井的人們對故鄉、親人無限的思念和渴望,談論一個時代、一場戰爭對無數人們家庭造成難以磨滅的影響。





愛情的上限與倫理的底限─《複製情人》

一開始,《複製情人》(Womb2010)的劇情聽來很無可救藥地浪漫,它說蕾貝卡(依娃葛林飾)和湯米在童年時候相遇,分離後對彼此念念不忘,暗自認定對方就是一生摯愛,相信命中注定要相守,跨海相隔十數年後再重逢,兩人終成眷屬了,但湯米卻不幸喪生,蕾貝卡失去湯米無法獨活,利用複製人技術孕育她最愛的男人,10個月後小湯米誕生,他一天天長大,愈來愈像蕾貝卡所熟悉、期待的湯米,這卻讓她陷入前所未有的掙扎…

說真的,已經分不清是亂倫還是悲戀了,複製自己的最愛並且懷胎生下他,乍聽之下好像很輕浮俗爛,但認真一想,卻發覺這驚世駭俗的手段需要多少癡狂才能成就,追究她的動機、看她一步步走向以愛為名的瘋狂更令人搥心肝,這是愛比死更冷的終極體現。

雖然議題驚爆,電影卻不灑狗血,把持住一種靜謐的歐洲文藝腔調,女主角依娃葛林冷靜而克制的表演,搭配灰藍清冷的空氣天際海岸線,再對比極具敏感張力的劇情,形成慢中有快的絕佳節奏。班內狄克弗立高夫(Benedek Fliegauf)這位匈牙利新銳,上回與台灣觀眾見面的作品是2008金馬影展選映的《銀河影像》(Milky Way),被稱之為匈牙利長鏡頭巨匠─貝拉塔爾(Béla Tarr)的接班人。

哪裡是愛情的上限?哪裡是倫理的底限?複製然後生下自己的愛人,你覺得這主意怎麼樣?其實很值得仔細想一想。


-本文刊載於大人物迷電影【電影吞食部】專欄



場面是Hold不住了,你只能Hold住呼吸。─《落日車神》

《落日車神》(Drive2011)改編自James Sallis同名小說,在洛杉磯,一位白天夜晚兩樣情的神人級車手「車神」(雷恩葛斯林飾),他的正職是修車廠黑手,也會到電影拍攝現場打工,演出高難度的飛車特技場面;晚上則偶爾擔任每樁搶劫案必備的接應司機,操控與駕駛能力精湛高超,又把每個街道轉角路況都摸透的他,日夜工作皆如魚得水,直到認識了甜美可人的鄰居,一位老公剛出獄的人妻艾琳(凱莉墨里根飾),他自告奮勇介入人家家務事,在一次搶劫行動中出了差錯,於是道上對他展開全面追緝,他本想歸還贓款了事,但事情當然不會這麼簡單。

只看故事大綱,很可能先產生了「好復古又老梗」的第一印象,復古是在於某些運鏡、慢動作與溶接,但其電影語言帶著北歐人特有的冷且又冷得極為別緻,導演愛用的電子舞曲配樂也有加乘效果;老梗是在於它既落在黑幫復仇類型當中,又套用了英雄難過美人關的轉合,但這才更加彰顯出本片獲得2011坎城影展最佳導演獎之不凡身手。

插入講件關於角色的事,我們知道男人和女人普遍都有「最不經意展現魅力的時刻」,片中為這碼事做了相當優異的設計:男人駕車時專心注視前方而又不時將眼光移來鄰座的側臉,呼應女人低頭俯看孩子那充滿母愛光輝的笑容。光憑這幾組經常穿插出現的鏡頭,人物情感厚度足矣。

回到導演身上,尼可拉溫丁黑芬沉迷於衝突元素與暴力美學的形象一向鮮明,雖然他素有「丹麥昆丁塔倫提諾」之稱,可是在過往作品中,很容易能發現他冷峻與惡意的刺鼻度更甚,《落日車神》從那聲令你半邊屁股彈起的槍響之後,也走入了他慣常的血腥當中。話說回來,從小熱衷並吸吮好萊塢動作片奶水長大的他,這次取代了英國cult片名導尼爾馬修(Neil Marshall)接拍本片,已是為進軍美國主流市場漂亮地攻下一城。


 -本文刊載於大人物迷電影【電影吞食部】專欄



硬地電波系女王Miranda July新片─《戀愛離線中》

她那古怪又素樸得迷人,驚詫獨立電影界的首部長片《偶然與你相遇》(Me and You and Everyone We Know)是2005年的事了,那時候的她還沒出版短篇故事集《非你莫屬》(No One Belongs Here More Than You: Stories),也還沒與另一位美國導演Mike Mills結婚。經過6年引頸期盼著她又咀嚼出了哪些生活感想,如今趁新片《戀愛離線中》(The Future2011)上映,得以撥通越洋電話與她談天,當時在山間小屋渡假的她,接電話前正在讀卡夫卡的日記。

接觸過她任一形式的作品(電影、書寫、舞台、音樂),你會好希望擁有她的眼睛,那一定能讓生活截然不同且天天充滿冒險,身為全方位的創作者,使用不同媒材自然是為了表達不同題材,而她總會選擇有點神秘的主題,然後在創作過程中愈來愈自我認識,無法化為文字的感受就發展成電影,像這部新片,討論著人們怎麼將關係複雜化、讓相愛變得不可能,她把好奇的觸鬚一下伸到哀傷的領地,那個哀傷非常飽滿,就和《偶然與你相遇》的喜悅一樣。所以你只能愛她,要嘛恨她,如果你恰巧接收得到她的電波頻率,就會發現她多麼真誠,多麼傾訴,多麼在我們之中。

故事中蘇菲和傑森是一對疑似有前中年危機的情侶,兩人決定領養貓咪,讓人生邁入另一個負責任的階段,他們辭掉原本工作打算重新規劃生活:蘇菲計畫每天創作一支舞,並將系列作品上傳到Youtube;傑森開始關心地球暖化,每天挨家挨戶推銷小樹苗,希望帶動大家做環保。兩人的新生活各自碰壁之後,蘇菲從買來的畫作背後發現一組電話號碼,藉此和陌生男子搭上線,也為她和傑森的感情埋下危機…

長篇小說最近開始動工,她對我說下一部片可能會讓大家等得比這次更久,「因為你們要等我做完所有我喜歡的事呀!」話筒裡的笑聲就像她在電影中那麼慵懶。


-本文刊載於大人物迷電影【電影吞食部】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