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2-22

只是生存,還是生活?─《自由之心》

對自由的追求不分階級,各種形式的掙扎普遍存在於眾生。這是導演史提夫麥昆至今三部長片,亦可視為三部曲的題旨所在,從第一部《飢餓》到第二部《性愛成癮的男人》,麥昆片中的主角處境可說是一脈相承,他們都是身陷囹圄之人,禁錮他們的可以是政治理念,也可以是心理疾患,只是前兩部的人物都還有轉圜餘地,到了第三部《自由之心》,麥昆繼續向下關注,終於探到了底,那是因為與生俱來、脫不去洗不掉的膚色種族,而讓身體靈魂都被強行剝奪的一類:黑奴。

黑人導演拍黑奴題材,在奧斯卡贏面很大,贏面大通常意味必須與美國史正襟危坐地手牽手,好在麥昆是英國視覺藝術家出身,觀點更加開闊,沒有太多曉以大義或情緒渲染,甚至能說存有一些實驗和留白味道,這在幾個凝結般的長鏡頭中可以發現;而唯一比較作態的,是身為製片人之一的布萊德彼特,客串了一位從天而降(好吧其實是加拿大)的救命恩人,因著自身良知而決定幫助主角索羅門証實自己的身分。

除了議題的延續性,本片與前作的另一相似之處是,如果你注意過《性愛成癮的男人》開場與結尾同在地鐵中響起的主題樂曲,你便會在觀賞本片時感到相當耳熟,儘管不同作曲人,但兩首曲子實在很像。

《自由之心》的1841年裡,本是自由人,卻被綁架淪為奴隸的索羅門留下一句名言:「我不要只是生存,我想要生活。」(I don't want to survive, I want to live.)然而還有另一句話讓我難以忘懷,是不久以前強尼戴普說的,他因為受夠了出道初期被強加於身的偶像包裝,於是在九0年代某次訪談中這麼聲明:「我向自己發誓,從今以後只做真心想做的事,無論那要付出多少代價。」你可能懷疑,萬人擁戴的一線紅星有什麼代價好付出,但是,一旦踏上頂端階級之人,往後要不是翱翔天際,要不就是重跌谷底,並沒有中間地帶,追根究柢,這與心靈自由事關重大,否則,看看那些崩壞的大明星。

我們這些市井小民,一樣是付出代價的:為安居付出的房貸、為樂業付出的健康、為身分地位付出的太多青春時光。170年後,現代社會的自由仍然是生存,還不是生活。


-本文刊載於大人物迷電影【電影吞食部】專欄

2014-02-20

Day 1:二0一四英法紀行

2014/1/1  

清早6點,晨光還沒打算露臉,我從14坪的小房間啟程前往愛丁堡,這是一場總計24小時的靜默移動,為此我在做跨年晚餐時,恐怕是下意識地將小指劃破以保持血液循環暢通。歐洲一直是個我刻意令它遙遠的意象,我從未踏出過亞洲,精確來說其實是東北亞,畢竟我連香港以南的各旅遊熱點都沒有也沒興趣去過;多年來看了無數電影裡的倫敦巴黎,難道還能比鏡頭中更美嗎?那是我在今天以前搪塞自己的藉口。

推著笨重行李走在街上要去搭車,6小時前舉城狂歡的氣息一點不剩,便利商店如常按時進貨,房屋建築如常醜而暗沉,摩托車如常嘔出廢氣奔向總之不會很遠的地方。前晚繁華過盡的101,仍在60度仰角處無關年月地守望這片衰敗,新的一年絲毫不感覺新,物還在凋落的路上,但心又會搶先荒蕪,這城市並沒有惡狠掐住人脖子欲置你於死地,而只是日復一日用一雙氣數將盡的老狗眼神空洞望著你,它什麼都不做同樣能令你感到窒息。這兩三年來已經很厭倦台北,可你知道嗎,18天後我又會回來。

行前我總想像會在長途飛行中坐立難安,因而憂煩不已,實際上卻這麼在睡睡醒醒與影集電影裡悠然度過,搭長程飛機其實很類似加班的概念,也不過就是面對一塊小螢幕坐上十數個鐘頭,早就習慣罷。

踏出家門近24小時,第3次飛機落地,我已身在蘇格蘭,雖知道愛丁堡機場是小規模,仍為了小如超市結帳出口的閘門在心裡悶笑一陣。和前來接機的友人乘車經過夜間市區回住處,大概是因為街道又黯淡又靠近海的緣故,竟有種來到花蓮的錯覺。


2014-02-10

你是loser,就讓他們這麼以為吧─《醉鄉民謠》

我的獨立音樂圈友人總是說,不要害怕成為時代的砲灰。

砲灰,指的約莫就是電影主角Lyewyn Davis,這個人物原型,來自美國六0年代民謠狂潮前夕一介沒沒無聞的歌手Dave Van Ronk,他是Bob Dylan本人欽定的啟蒙先師,而當觀眾在片頭與片尾同一場戲中,瞥見Dylan那場敲響民謠聖鐘的演出同時,Lyewyn Davis正在該店後門被一個他惹到的老男人揍。人們覺得他很笨,他很慘,老大不小還過著窮日子只為了追求音樂理想,求之不得為什麼還不放棄?卻不知所有看似橫空出世的時代英雄,腳下其實都踩著千千萬萬像他這樣身先士卒的炮灰小人物,大家說他在做無謂的掙扎,但這些掙扎難道不是為社會整體累積著改變的力量?

電影故事簡單樸素,描寫的時間也只在幾天以內:脾氣差惹人厭的Lyewyn Davis重覆著同樣生活:收不到版稅、天天借宿沙發、搞大女人肚子、弄丟別人的貓、試唱就被打槍。他一度想回到老本行跑船賺錢卻弄丟海員證,事事無疾而終,天寒地凍的冬天,音樂夥伴的自殺又是雪上加霜,這讓他無緣於當時流行的重唱組合,只得孤軍奮戰,也加深了他對商業操作的鄙視,終於成為一個自外於群體、堅持自我路線卻走不進時代的…對,人們認定的loser

導演科恩兄弟說明,《醉鄉民謠》是為了追憶一個盛大年代來臨前的黑夜,而不僅是為一位歌手作傳,就像王家衛解釋自己的《一代宗師》那樣。人類史上的勝者寥寥可數,但敗者遍地皆是,然而關注成功的是世俗,關注失敗的是藝術,所以記錄了「不得志的音樂人生」的《重金屬叔要成名》和《尋找甜蜜客》也才會那麼動人。


事實上,Bob Dylan是崇拜Dave Van Ronk的,只是你若來得早了就會死在沙灘上,你來得正好便順勢站上風頭浪尖,誰將功成名就,誰又將黯然神傷,那都是巨浪襲來之後的事了,眼下最重要的,是成為催化那場大浪的一份子。


-本文刊載於大人物迷電影【電影吞食部】專欄

你今天引狼入室了嗎?─《華爾街之狼》與其它近期電影中的商場騙子

近兩個月來的院線電影,有幾部都與金融詐欺犯沾上了關係,然而在歷史上臭名遠播,最終躍上大銀幕的,當然不能只是狼,還必須是披著羊皮的狼:《藍色茉莉》(故事為虛構)裡,茉莉的資本家前夫披的是「慈善」之皮;《瞞天大佈局》(故事為真實案件改編),詐騙鴛鴦夥同貪污政客披著的是「造福鄉里」;《華爾街之狼》中,在現實世界已經出獄的主角喬丹貝爾福,披的則是「勵志」,一種更為大眾接受、信服,而且更加難辨是非真偽的表象,所以社會才總是不加思索就對這些收入豐厚的惡狼們心懷尊敬,卻鮮少去懷疑他們的錢是怎麼賺來的。

詐欺犯經常被視為天才,因為他們和所有偉大藝術家擁有相同的天賦──洞察人性,只是前者的收入為後者的百千萬倍,喬丹貝爾福在證券市場所向披靡、兩小時內騙進2300萬美金,他在詐欺路上憑藉的座右銘便是「沒有人不想一夕致富」,只要順水推舟,人們就一定會上鉤。於是《華爾街之狼》被歸類為喜劇,不過它是那種笑著笑著會覺得心寒甚至恐怖的喜劇,因為它的喜感來自於放大所有潛藏在心中,但平時被隱藏得很好的種種慾望,如極盡奢華、濫交與墮落之能事,好像誇張到令人發笑,卻不能否認那是某部分的事實。

電影總長3小時,每一分鐘都節奏凌厲、目不暇給,李奧納多在這種少年得志興風作浪的路數上已至臻化境,包括將嗑藥後「暫時腦性麻痺」演得維妙維肖,畢竟他早在21年前也就是19歲之際,就精彩演出過《戀戀情深》中強尼戴普的智能不足弟弟;謝謝導演馬丁史柯西斯如此直白赤裸地展示人性中的貪婪奇觀,也希望各位在進行生涯財務規劃、投身資本主義的金融遊戲前,能先玩味一下這部電影。


只不過,哪怕看見了喬丹貝爾福第一天進華爾街時,前輩一語道破金融證券業的陰險詭計,也看見他向公司員工發表的傳銷式洗腦喊話,更看見片尾那場他對升斗小民的「勵志演講」,無論電影公開拍出了多少詐欺話術和銷售技倆,仍可以預見的是,世間百姓還是會繼續行騙,以及受騙。人嘛。


-本文刊載於大人物迷電影【電影吞食部】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