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5-24

身障但不悲情,法國的喜劇本色─《貝禮一家》

纏綿悱惻或者瘋癲亂來的愛情故事,幾乎是人人都熟悉的法國電影招牌套路,但他們其實還有一個容易被觀眾忽略的強項──勵志喜劇片。

怎樣的主角可以成為勵志情懷的投射對象?一種是有夢想但遇到重重阻礙的人,一種是先天背景相對弱勢的人,而《貝禮一家》非常機巧地讓二項條件一次滿足:主角Paula出身務農的聾啞家庭,她是父母與弟弟中唯一的健全人,她不但能聽能說,擔任家人與外界的手語翻譯,而且還在無意間被老師發掘了她的歌唱天賦。

這樣「弱勢」的人物背景為什麼還能是喜劇?法國與亞洲社會的根本差異便在此明顯展示了。最大的關鍵點,就是他們故事裡所謂的身障人士、弱勢族群,從來都不是悲情苦命的,而就只是具有特質的角色,照樣可以開玩笑,可以生氣、狂喜、失落、有尊嚴、選市長──和所有其它人一樣;而多數的亞洲作品呢,身障角色總是被設定了一副「身障就是他唯一的個性」似的,不再去考慮他做為人的複雜性,只想賣弄可憐、賺人熱淚。所以法國的《貝禮一家》大可怡然自得、以輕鬆幽默的喜劇為基底,就像《逆轉人生》。


接著說另一個重點,《貝禮一家》這樣一個以中學校園出發的故事,之所以能夠如此豐富有層次,而不像台灣談來談去都是霸凌與家庭問題的最大原因,就在於教育體系對人文藝術的重視,女主角就是為了和暗戀的男孩一起上合唱課,才有被鼓勵去巴黎報考音樂學校的戲可以演,劇情也才能再拉出一條練唱經典歌曲、宣揚音樂文化的線;再舉其它法國片為例,《藍是最溫暖的顏色》、《我和我的小鬼們》中,都能從上課內容來發展故事,延伸出角色的深度和篇幅,或整部電影就是圍繞著學校課程,這兩部片還都是在城市裡的學校,但《貝禮一家》可是發生在小鄉村,可見得法國的教育制度並沒有太多城鄉差距,這是本片除了感人親情、勇於追夢、笑淚交織以外,值得多加思索的潛議題。


-本文刊載於大人物迷電影【電影吞食部】專欄

2015-05-09

影史最弱美國總統─《總統遊戲》

有一路類型分支,是以動作爆破大場面當作障眼法,用驚天動地、血脈賁張的預告片充當誘餌,但骨子裡卻是黑色冷面喜劇,而且B級成份還不少,賽門佩吉編劇與主演的《終棘警探》是其一,但它比較致力於白爛搞笑,而曾經執導過暗黑版聖誕老人傳說《聖誕壞樂》的芬蘭導演賈馬里赫蘭德,他的新片《總統遊戲》則有獨到的北歐風格,不停釋出「用嚴肅的態度來耍笨」之氣息,儘管節奏比起英美是慢了許多,但看來仍有一番歪斜的樂趣。

山謬傑克森雖然飾演的是堂堂美國總統,但各位可以先將之理解為《金牌特務》范倫坦的無大舌頭正經內斂好人版,也就是說他在片中並非威風凜凜的愛國英雄,落難的他其實是被正在進行打獵成人式的小屁孩,用各種誤打誤撞的彆腳方式所救,那麼B級在哪呢?讓芬蘭的壯麗山嶽成為恐怖份子刺殺美國總統的戰場,光是這個構想就夠嘲諷;恐怖份子追殺總統不是基於政治或宗教理由,而單純只是覺得爽的這個設定也很亂來;至於五角大廈戰情室裡,一群高官緊張兮兮地瞎忙一場,甚至還用google搜查線索,則不可理喻得好符合B片精神。


視覺上配合了動不動就來一下的英雄式慢動作,以及故露馬腳的陽春特效,《總統遊戲》一點都沒想要認真解謎,劇情早早就明示兇手身分,最後再讓危機輕鬆解除,還鋪墊著以為要深入刻劃但其實只是做做樣子的父子情結,如此認真地偷吃步加上認真地敷衍強辯,恰恰達成最佳戲謔娛樂效果。


-本文刊載於大人物迷電影【電影吞食部】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