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23

卡司是夢幻的,而劇情是夢遊的─《愛重逢以後》

同志兒子自殺前分別寫信給離異多年的知名演員父母,指定兩人在他死後半年的某個星期,一起造訪美國最熱又最乾的名勝景點「死亡谷」,並宣稱自己將在該時該地復活與雙親重逢。根據這個前提設定,我們心中便生成了兩股主要懸念,一是兒子到底會怎麼現身?二是這對離婚夫妻在過程中會有什麼衝突?

不過這似乎是一部場景先行的電影,據稱導演Guillaume Nicloux因為去了死亡谷而構思出這個故事,然後找來法國影壇的兩座神主牌──伊莎貝雨蓓和傑哈德巴狄厄搭檔演出,片中兩人角色用的都是自己的本名,而他們上一回銀幕合作已經是35年前的《路路》。從去年坎城首映以來,各方迴響皆是「低於期待值的平淡沉悶」這種負評居多,於是乎當基本需求未獲滿足,自然會轉向挑一些有的沒的毛病,好比說製作上有過度取巧之嫌,除了以「銀幕情侶睽違多年再度聚首」來製造話題,又利用觀眾現實中的既存認知幫劇本開外掛,像是雨蓓就重操自己焦慮難搞的標準形象,德巴狄厄本人則真正經歷過喪子之痛,而他在兩人一開始碰面寒暄時就先自嘲變胖,之後當地遊客找他簽名攀談,也是為了展現他被大眾認定的粗線條笑果,但是在前半段這些刻意模糊戲裡戲外的走法、看似用真實現實搭配寫實風格之後,最後卻突然短暫變調為戴倫艾洛諾夫斯基式的心理驚悚和阿比查邦式的神祕主義。


親子三人間得以生死相逢的緣由沒有多加琢磨,死亡谷這個特殊地景也沒能和劇情緊密扣連,處理上確實是輕薄了點,唯一尚具說服力的就是影帝影后水準之上的表演,許多爭執、哀傷、懊悔的時刻還是足夠動人,能讓觀眾暫時忘記不那麼有張力的故事,是一部先要在乎兩位演員,才比較有機會喜歡的電影。


-本文刊載於大人物迷電影【電影吞食部】專欄

2016-04-12

許瑋甯成了黑暗中僅有的光─《失控謊言》

台灣地方小歸小、民情溫淳歸溫淳,三不五時還是會發生一些光怪陸離的事件,在這個全球原創故事皆稀缺的年代,從社會案件取材是經濟實惠的學步方式,尤其對於沒有類型片傳統的我們來說,2015年兩部靈異鬼片《屍憶》和《紅衣小女孩》都是這樣誕生,今年也耳聞了若干製作中的懸疑驚悚片,稱得上是令人雀躍的好現象。

時間倒回去年初秋,因公採訪攝影師廖敬堯,當時他已經整整一個星期泡在調光室為《失控謊言》進行後期調校,他說會把調子做得很暗,「很可能是明年全台灣最暗的一部片」,聽得我立刻眼睛發亮,台灣終於有院線片願意嘗試大衛芬奇過去那種連視覺上都真的黑到快要看不清楚的黑電影?

然而是的,《失控謊言》在畫面上的確黑暗深沉,許瑋甯的眼神氣場也已抵達不寒而慄的標準線,但是我們知道所謂的懸疑驚悚片可以分為兩個檔次:緝凶破案解謎是基本款,而能引發討論、讓人大呼過癮的進階款,則需要具備對某種既有價值觀的挑戰,《控制》即為大家最熟知、兼容兩者的極上之作,製作面的無懈可擊不需贅言,更重要是它花招使盡的背後其實是在質問婚姻。那麼,在預算不高的情況下,一部台灣懸疑驚悚片自然得著力後者才有勝算,《失控謊言》則是兩邊都沾了一點──既是勉強擠出一場警匪追逐戲,但才剛撩起觀眾興致就草草結束,安排正經辦案的警察角色,但又沒有什麼建樹。其實藉由近年許多韓國同類型佳作,觀眾已經習慣在緊張擔憂之餘,要有甘草人物適時搞笑做為節奏的舒張,這通常是由警察擔任,台灣警政公信力既然已經低落,倒不如這樣處理更有效果;而兩位女角的關係雖然沒有明說,但大家都猜得出她們在學生時代應該「有點什麼」,沒有繼續發展這個元素來強化兩女一男的情慾糾葛,就看不出人夫和人妻私奔的理由,也讓王柏傑的角色非常邊緣與被動。


是故,《失控謊言》儘管把影像營造得氣氛十足,但電影中間一大段光線相同陰暗、情緒相同低迷,看似是要補充線索但並不具資訊和實際功能的場次,便明顯沖淡懸疑感而讓觀眾覺得沉悶,因為如此,以許瑋甯做為宣傳主力往粉絲電影靠攏,也就是正確的策略了。


-本文刊載於大人物迷電影【電影吞食部】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