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9-28

幼稚玩咖與他們會走路的素肚─《超急情聖》

在此之前,一直都覺得喬瑟夫高登李維是個叛逆(之於好萊塢主流價值觀)又聰明(之於英美電影80後小生界)的傢伙,既是青春有為、具理念企圖的男演員,而且還是難能可貴外型和精神狀況都沒有長歪掉的童星,因此格外期待他的第一部編導長片(他已於2010年導演過兩部短片),但結果是,好印象幻滅了一半。

片中將所有男性包括父親、死黨都塑造成血氣方剛的無腦玩咖、視辣妹為會走路的素肚,喬瑟夫因此也把自己練成肌肉棒子以符合形象,成天看球賽叫囂、聊妹、上夜店找炮;天菜女主角則患有偏執的公主病,堅信A片萬惡不赦、真漢子不該做家事等等。不知道這是喬瑟夫導演刻意將之扁平化的嘲諷,還是認為通篇呈現某些現實情況才能令觀眾因感到親切而產生共鳴;每當心目中的影壇才子突有走針表現,我都好希望原因是前者。

這麼比喻好了,前名《情聖囧色夫》(這個耍白爛片名倒還比較貼切)的《超急情聖》,其實很像是衛生福利部(已於今年升格的原行政院衛生署)效法HTC重金禮聘美國團隊所打造的一部高規格製作、卡司堅強(除喬瑟夫之外,還有兩代女神史嘉莉喬韓森與茱莉安摩爾)之限制級性教育宣導影片,提倡「沉迷A片將導致性心理發展不全」、「性不是單方面的服務與發洩」、「成熟寡婦教你完美性愛」等等太過淺顯八股的觀念,片尾多此一舉的字卡,寫著獻給那些想愛又不懂愛的人云云,更令人直翻白眼且為他汗顏。


若是純粹想看喬瑟夫與兩位女主角的火辣調情、熱吻、床戲,或是三不五時剪接進來、篇幅不少的真A片集錦,花近300元電影票錢也許還算值得吧。


-本文刊載於大人物迷電影【電影吞食部】專欄

2013-09-06

還不是能放手的時候─《拔一條河》

不知道你會不會對看似打著「災區重建」、「溫暖人情」旗幟的勵志紀錄片心存抵抗?那麼大可放心,因為《拔一條河》雖然從八八風災重創區高雄甲仙切入,卻挖掘出更豐厚的在地故事,並且龐而不雜:除甲仙國小拔河隊以外,新住民媽媽是一條並行甚至佔更大篇幅的故事線,同時再幅射出去談各路人物,有的始終堅守家園,也有的返鄉貢獻一己之力。這和導演楊力州過去的作品結構很不同,他說,因為這裡的情感跟故事是滿溢的,多到不知如何取捨,只能急切地帶領團隊親身介入,「希望像酵母一樣讓麵粉變成麵包」,所以你會見到片中經常出現導演、工作人員的聲音,連拍攝行為都成為影片內容的一部分。這是否會招來「拍攝者不夠客觀」、「渲染不理性情緒」的爭議?也許,但楊力州一心想高舉「參與的力量」,因為參與才有改變的可能。

電影中,拔河隊孩子們的積極堅強,鼓勵了消沉的父母與當地居民,這股正能量,同樣從新住民媽媽們身上散發。我不願意用「催淚」為賣點來煽動你,但《拔一條河》確實觸動人心、引發思考,且說一件最令我動容的:拍紀錄片經常仰賴「命運式的相會」,從天而降的一個事件、一句話,可以讓影片主旨昭然若揭。電影中段,導演和一位新住民媽媽爭論著〈甜蜜蜜〉這首歌是否為鄧麗君原唱,最後查證是翻唱自印尼民謠,「如果我們願意接受一首東南亞民謠是華人經典,那能不能也接受這群遠嫁他鄉的外籍女性是台灣媽媽?」楊力州問,這種編劇都寫不出的象徵,不僅是長期拍攝過程中甜美的收穫,也一定會是觀影時強烈的感動。


你仍懷疑這個題材是在消費偏鄉苦難嗎?可是台灣如此之小,所有人的命運不都緊緊繫在同一條繩上?至少,當你發現一個距離大都會並不太遠的小鎮,人力物資竟是如此短缺,甚至是看到風災後新建的甲仙大橋,在夜晚點上怵目驚心的七彩LED燈的時候,就會知道我們還有很大空間努力進取,現在還不是能放手的時候。

-本文刊載於大人物迷電影【電影吞食部】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