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5-27


有意的風格耍弄與自我調侃─《幻想戀愛》

《聽媽媽的話》(I Killed My Mother,2009)面世以來,加拿大導演薩維杜蘭Xavier Dolan就被看作橫空出世的天才少年,童星出身的他今年不過22歲,自編自導自演,生得俊俏又才華洋溢,絕對足以名列令人又愛又妒的文藝G偶像前幾排名,第二部長片《幻想戀愛》(Heartbeats,2010)早在2010坎城影展入選「一種注目」單元,一年後終於要在台上映。

法蘭西斯(薩維杜蘭飾)和瑪麗是一對異性好友,法蘭西斯帥氣而害羞,瑪麗美麗優雅,卻隱藏一種殘酷現實的性格。當俊美如希臘雕像的尼古拉斯出現,破壞了他倆長久以來友情的平衡,因為他們同時愛上了尼古拉斯(這位金髮版路易卡瑞令我極度懷疑只是為了襯托片尾的本尊驚鴻一瞥出場),隨著三方愈密切來往,這對好友開始被無數個自我想像,或尼古拉斯明顯釋放的電波搞得心神不寧,雙方各自在友情與愛情、幻想與現實之間自我辯駁,不明說卻又暗地裡爭風吃醋,承受起對那樣的年紀來說即是巨大的考驗,友誼到底會持續下去或者徹底瓦解?

劇情其實非常簡單直白,整部片每每以慢動作配上懷舊金曲做MV貌呈現,起了極佳的拖長秒數之效用,電影用復古亮麗的服裝造型與美術場景堆砌而成:cosplay奧黛莉赫本的女主角,色彩濃郁的光線畫面,還有那刻意翻看後還要以書封正對鏡頭並橋了兩次擺放位置的包浩斯專書。一邊看一邊嘟嚷「Dolan這次也玩得太過火」的同時轉念一想,聰明如他,《幻想戀愛》不過就是部天才被稱讚到煩膩後的自我調侃之作,完全可以想像他少爺叼著根煙,夾緊腿縫翹著二郎腿,攏一攏頭頂那繓長髮,以一種睥睨神態在心裡OS:「看吧,大爺我拍得再怎麼幻想淺薄,你們也不可能討厭我。」戲裡那個只有意放電無意用情的尼古拉斯,其實就是他自己,並且尼古拉斯短暫露面的母親,也就是《聽媽媽的話》裡的同一位媽。



-本文刊載於大人物迷電影【電影吞食部】專欄


2011台北電影節‧行前推薦第1彈

數週以來,天氣漸轉濕熱難耐,氣溫不是大冷就是大熱,季節過渡的困窘告訴我們夏天要來了,夏天的台北有什麼重要事?台北電影節!本週六即將舉行「首賣會暨選片指南講座」,今年電影節時程稍稍拉長,從6月24日到7月16日,長跑超過3週的台北電影慶典,現在就開始暖身!

倒過來先從閉幕片說起,《王者逆襲》(Coriolanus,2010)是年初柏林影展正式競賽片,劇情改編自莎翁「科利奧蘭」,特色在於將古典莎劇移植到當代東歐,以咬文嚼字的對白,轉喻政治鬥爭與國家戰亂。你可能想問是誰這麼大膽,竟敢做如此挑戰?導演其實是我們都很熟悉的雷夫范恩斯Ralph Fiennes,2001年受華盛頓莎士比亞劇院頒發「威廉莎士比亞獎」,年少時曾加入皇家國立劇院,專攻莎士比亞戲劇,從羅密歐到李爾王,富含層次的角色經驗是他演技裡扎實的根基,可說是莎士比亞幕前權威。

閉幕片《王者逆襲》是雷夫范恩斯首度執導作品,憑藉自身專業素養,自導並且自演,扮演復仇叛將又是戲路一大突破,屆時台北電影節閉幕放映將為亞洲地區首映。而7月有關他的動態不只這一條,在台北電影節閉幕前一天(7月15日),正是《哈利波特7 Ⅱ》(Harry Potter and the Deathly Hallows: Part II,2011)完結篇上映,悶著演佛地魔演了6年的他,恭喜終於可以畢業了。



-本文刊載於大人物迷電影【電影吞食部】專欄

2011-05-13


正中時下小文青下懷─《阿蒙正傳》

21世紀的台灣文青早就不是學運時代的左派憤青,當年的憤青追求公平正義,現代的文青更在乎品味風尚,那當然不會是普羅大眾的無sense俗氣,而是文藝圈子裡一種縮小規模的流行,所以我們用怪咖外皮包裝著的,其實仍是台灣民族憨厚鄉愿的個性,我們崇尚浪漫和平,所以喜歡輕快的folk、indie花草系,必須有點怪,但又不能怪出同儕所能認知的範疇,於是這裡盡是短頭髮的印花寬鬆女孩,與長頭髮的素色緊憋男孩,因此這部《阿蒙正傳》(Simple Simon,2010)對我們來說,根本已經可以是類型電影。

阿蒙在北歐會是亞斯伯格症少年,如果移植到台灣的話,就是我們時時都會碰見的宅宅:每日生活行程按表操課,把所有遇到的難題歸納出個狗屁不通的結論,禁止別人觸碰自己身體,人很悶,不懂溝通及表達情感,想要安安全全活在自己的奇想小宇宙。只不過片中的阿蒙是個18歲瑞典俊美正太,喜歡紅紅藍藍的鮮豔配搭,所以一切都美好了起來,就算哥哥的女友因為受不了與他同住而鬧分手,為了讓失戀的哥哥振作精神,他也會誓言讓一切重返軌道,首先要用他自認高明的偏執作風,幫哥哥找到一個全新的完美女友,他以為戀愛問題可以用數學公式解決,卻到處受挫碰壁,直到另一個女天兵出現…

《阿蒙正傳》還是導演的長片處女作,才是生涯首炮就入圍2011瑞典金像獎最佳影片、劇本、男主角、女配角,又代表瑞典角逐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其劇本對白、影像設計、美術場景,致力於呈現亞斯柏格症患者的內在精神世界,可愛又甜美,對小文青而言確實很是討喜。

既然我們安然渡過了5月11日,那麼以示慶祝,本週末就去戲院看個《阿蒙正傳》,笑到東倒西歪,繼續歡樂到死吧。



-本文刊載於大人物迷電影【電影吞食部】專欄

2011-05-08


想愛OL的兩個願望一次滿足─《單身男女》

粵語有一個極妙的會意字「嬲」(音同撈),意思為「生氣」,兩男中間夾一女,不要想太深入先,光是冤家路窄又棋逢敵手,就已經夠他們鬥得臉紅脖子粗,這「嬲」字是不是造得很傳神呢,再看看電影海報,根本是字型影像化來著,算得上是「一秒鐘看懂劇情」的設計。

《單身男女》定位為輕喜劇,古天樂、高圓圓、吳彥祖這三人因為上班大樓彼此緊鄰,平常就透過辦公室的玻璃帷幕互相傳情,先用便利貼為對方拼出可愛的打氣圖案,再進一步寫大字報隔空對話,以堅固鐵三角形式(其它配角都是活動道具)呈現都會愛情狀態:古天樂耍賤,他是永遠可以帶給女生驚喜的多金型男,開敞蓬跑車代步,變魔術、送禮物,但始終改不了花心,讓高圓圓始終在心動與心碎間擺盪;吳彥祖癡情,癡到只存在女性幻想中而不存在於地球的田地,開場還特地趕搭了一下犀利哥風潮;長得像很多人(梁詠琪、裴斗娜等)的高圓圓,面對兩款天菜就是盡享齊人追求之福,但又苦惱著難以抉擇,讓女性觀眾跟著陷入一種「我到底該選古天樂還是吳彥祖呀!」的妄想。

睽違10年,杜琪峰再拍愛情喜劇有好有壞,前幾場戲的運鏡功力,一看便知出自名家之手,公司辦公戲裡又有林雪做為提味演出,許多橋段是真的幽默好笑,可惜愛情梗還是用得太爛太老,記得《戀夏500日》(500 Days of Summer,2009)的導演Marc Webb曾經說過,他以前抗拒拍羅曼片的理由,就因為他覺得那是「給女人一邊看一邊又哭又笑的東西」,杜琪峰和韋家輝這會兒還真的辦到了,並且把現代都市愛情觀打回傳統社會的男追女模式,配上〈愛很簡單〉做插入曲實在也俗得可以,明顯是拿來餵食內地成千上萬離鄉背景的粉領們,為目標觀眾服務的痕跡太過明顯,但,一想到華語電影市場與大環境下的香港處境,其實也不願責怪他們,只好輕輕感嘆一聲:現在的香港電影裡,已經很少人在講廣東話了。



-本文刊載於大人物迷電影【電影吞食部】專欄


我們的未來學─《青春啦啦隊》

記得前幾年有部熱情奔放的老人合唱團紀錄片《搖滾吧!爺奶》(Young @ Heart,2007)嗎?團員平均年齡在73到89歲之間,彼此是美國諸塞州一家老人安養院的「同學」,他們唱的可不是什麼沒勁兒的民謠老歌,歌單攤開一看:Sonic Youth、Coldplay、Radiohead、Jimi Hendrix,一夥子老當益壯還跑遍歐美大陸、世界巡迴演出,簡直超級給力!

月亮不是外國的圓,老人家也不是外國的才有活力,就在我們台灣高雄也有一支啦啦隊,女隊員個個穿短裙,只不過她們都做了阿嬤或阿祖;男隊員大秀肌肉(裝),只不過他們都已經白髮蒼蒼,裡面最年長的88歲,全隊總年齡應該超過3千歲,他們曾經在高雄世運會上演出,這支「青春啦啦隊」就是楊力州導演最新紀錄片的主角。

半年前上映的《被遺忘的時光》和這部《青春啦啦隊》,都以老年人為題材,其實兩部片拍攝時間互相重疊,在進行失智老人記錄的同時,導演深感大眾對銀髮族「老病」的偏差印象應該被扭轉,畢竟失能老人比例甚小,他必須為其它75%健康的老年人口發聲、呈現他們的生活價值觀,導演提出見解:「人們不關注他們只因為他們沒生病,但是這很荒謬,資源應該要去維持他們的健康和生活品質,社會才不會有負擔。」

導演向我們賣瓜說,《青春啦啦隊》有更驚人的爆笑、更巨大的悲傷,強度比《搖滾吧!爺奶》大多了,光看阿嬤穿迷你裙跳啦啦隊就很需要勇氣。在這些蹦跳老人身上,有充滿智慧的豁達態度值得學習,有對生命不磨滅的熱愛值得尊敬,為什麼我們該關心老年議題?因為老年已經在未來等著我們,而我們可以先做預習。


※《青春啦啦隊》5/6上映,影片收益將交予聯合勸募做公益使用。



-本文刊載於大人物迷電影【電影吞食部】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