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2-10

我們還是需要一個歷史控的魏德聖─《52赫茲我愛你》

2008年台灣電影短暫抑或假性復甦以降,青春校園、本土認同、俚俗賀歲片成為票房霸主,其次是幫派、靈異等題材頗具勢力,但純種時裝小品這個品項始終是業界軟肋(純種是指純台資,故不計《LOVE》;時裝是指故事發生在當代21世紀,故緬懷八、九0年代校園生活的不在此列。)時裝小品要有現象級的成功,扣除電視劇延伸商品如《犀利人妻》,目前的唯一案例,很大成分是借助外力達成──當年開創台片新時代的《海角七號》就是小品遇上大奇蹟,從連續三個週末颱風假中逢凶化吉、逆風高飛;然而相隔8年多後同一位導演、同樣當代小品的《52赫茲我愛你》亦碰上奇妙的時機,可惜這次不是助力而是真的阻力──上映同時,全球全台都還沉浸於同類型強片《樂來越愛你》的餘韻裡。

當然不是要傻傻跟好萊塢比規格,只是值此時點,觀眾重新溫習了音樂/歌舞片類型,也必定意識到它其實是存在既定樣板公式的,《樂來越愛你》本身與其致敬的經典電影,在在說明此類型是一門販賣glamour的生意,或以男神女神卡司,或以古典時尚造型,或以浪漫夢幻場景,或以花俏運鏡,或至少是明確的追夢(尤其明星夢)主軸,來撐起與現實保持距離的電影世界,畢竟「讓觀眾做美夢」就是這個類型的最大任務。而當它移植到現階段的台灣,若捨棄上述種種已根深蒂固的元素,除非是走一條刻意顛覆的路,好比反精緻、反旋律、反勵志、把調性和世界觀做得更台都好,反之要是維持中規中矩的敘事,僅把台詞改為唱歌,則就兩邊都難以討好,這大致就是《52赫茲我愛你》不夠過癮之處。


另外的問題是目標觀眾模糊,如果鎖定年輕族群,兩條主要愛情線並無大幅度起伏,困難點和突破點都不易見;如果鎖定闔家觀眾,則缺少普羅生活的描寫和笑料,且長輩應該不太認識這些主角。最有張力及記憶點的有兩場,一是運用在地特色擺出摩托車陣在路上邊騎邊唱,二是片尾《海角七號》樂團班底的餐廳演出,其餘場景和調度都以安全牌居多。至於選角,就看作是團隊給本地音樂圈幫上一把的美意。總言之,這一回合下來至少確定一件事,魏德聖拍其他題材不靈不要緊,我們最需要的,還是他在台灣歷史脈絡上的擅長與專注。


本文刊載於大人物迷電影【電影吞食部】專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