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6-28

屬於結構主義的觀摩教材─《情慾三重奏》

綜觀近年影壇,編劇轉導演而取得巨大成功者,絕對包含Paul Haggis。承接他自己一鳴驚人的編導首作《衝擊效應》,《情慾三重奏》同是一部以多線敘事為骨幹的電影,且一口氣將背景升級到橫跨了紐約、巴黎、羅馬三城。借喻與互文仍舊為其拿手高招,某些物件會在不同場景重覆出現,但並非只鎖定在點線面式的連環效應,Paul Haggis將概念推展到極致,令每段人物與事件互為參照,使得全片每段關係之間形成一隻套一隻的俄羅斯娃娃,但不是《全面啟動》那種。

至此,你應該猜到了《情慾三重奏》實際上與「情慾」無關,而是和「在不斷外延、替換的情節中尋求解套」比較有關;更明顯的提示是幕啟在陰暗的飯店房間,連恩尼遜敲著鍵盤寫作,凡是以作家角度起頭的故事,好比《池畔謀殺案》和《客製化女神》,實則都是關於寫作者的內心小宇宙,這兩部電影如果你看過,我想你已經知道我在說什麼。

先放下結構稍微談談影像,鏡頭運動行雲流水,對人物有各角度的推近觀察,這讓觀眾不會因為背景迅速切換而有出戲的機會,尤其段與段的接點都極為巧妙,這樣的無縫接軌感,對故事主題自然也是強力支撐,工法相當紮實。


所以主題到底是什麼?這樣說吧:一名寫作者在書桌前生產文字,文字敘述著在寫日記的自己以及其它人的故事,而上述一切又是由寫出劇本的Paul Haggis所創造。看完電影你可以試著在空盪的夜城裡散步,並感覺自己只是一副行走的軀殼,因為你的靈魂被電影解放而無比自由,自由到能夠以任何身分存在於任何時空,當下只剩空白了,「白色是信任,也是自欺欺人」,就像銀幕上的連恩尼遜,還有鏡頭後的Paul Haggis


-本文刊載於大人物迷電影【電影吞食部】專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